阅读:向课堂要质量
——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侧记
2017年9月,新落成的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子。这所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学校,有着全县最完备的教学配套设施、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一群年轻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然而,新学校也是白板一块,要在上面绘制怎样的图景不能不慎之又慎。校长张立东认为,学校应该读书的地方,“书香”才是一所学校的“精魂”;“教育贵于熏习”,首要任务是把“书香氛围”营造起来。要让这里的学生都真正热爱读书,将来从这里走出去,都能真正称得上是“读书人”。那么,以什么为抓手呢?经过广泛调查、寻求,在众多五花八门的课程项目中,张立东敏锐地发现了“语文主题学习”。他认为,“语文主题学习”项目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符合“规律”和“常识”。“语文主题学习”提出“语文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课内阅读,大量阅读,质从量出”“三讲三不讲”“一课一得”,等等。这些“倡议”遵循了母语学习重在习得的规律,深深刺中传统语文课堂的痼疾,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张立东和学校的语文教研团队在充分参访学习其他“语文主题学习”先行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加以研究论证,在从理论到实践都确信该理念适合本校时,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研究制定具体施行方案。
经过“语文主题学习”理念洗礼的北城实验学校的教师深深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阅读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课外。那么,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必须从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入手。尤其到了初中,学生学业繁重,科目众多,课余并没有太多时间可用于阅读,所以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便十分重要。为此,北城实验学校的教师们综合多地多所学校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精研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梳理出一至九年级的语文知识能力序列,初步确定了几种教学课型,具体包括精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读写结合课、整本书阅读导引课等。这些课型注重有效整合阅读资源,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使阅读量成倍增加。如何运用,则要视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及文章内容、体裁而定。
“授之以渔”,教知识不如教方法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紧贴文本,体会作者宗璞描写紫藤萝花的语言,感受写景状物的妙处,体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让学生对这种写作手法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从主题丛书中又找出了《好一朵木槿花》等3篇文章,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文本之间的异同。这样,学生对这一写作方法的理解和仅仅阅读一篇课文相比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量的增加势必导向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而语言丰富的背后其实是情感思想的丰盈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是独立出来的,很多教师并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写作。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整合”的理念贯彻始终。教师们发现,通过文本的整合,提炼出写作方法,便是很好的写作教学。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教学生“抓住细节”,写好“细节”。教师们便把本单元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课文中真实、典型、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拎出来”,让学生赏析学习,又让学生就丛书中自己喜欢的篇目说说精彩的细节描写。学生找得很快,评析得有理。教师看到,学生越来越会自主学习了,写起作文也是“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再也不咬着笔头、愁眉苦脸、半节课写不出几个字了。
抛弃烦琐讲解,投入阅读之海
备课组教师在准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时,普遍认为这首诗并不难懂,学生很容易把握诗歌的意思,关键是学习朗诵,用声音传达出诗歌澎湃的情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这节课适合“组文阅读”,即同时阅读学习多篇同主题文章。备课教师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选定了5篇体裁各异的描写黄河的文章。学习目标一是赏析5篇丛书文章和《黄河颂》,并做批注;二是有感情地朗诵《黄河颂》,感受黄河所象征的民族精神。课堂上,学生们通过阅读丛书上描写黄河的文章,对黄河的精神有了全面、具体而深入的理解;带着这种理解,学生才能把《黄河颂》读好,才能不流于空洞的“喊口号”,而是读出真感情。这正是教师如此设计的目的所在。而且,阅读批注丛书中的文章,也落实了本课要求的“批注”阅读方法教学任务。课堂上,当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跟着唱了起来,全班朗读展示环节,学生一个比一个朗诵得精彩。这样的课堂,不是教师讲出了文章的内涵,不是教师在给学生灌输思想情感,是学生自己在感受、在体验、在思考,学生不知不觉全然投入。
学校每周特设两节阅读课,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阅读课是学生最喜欢的,他们可以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往往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他们称阅读课是“最幸福的课堂”。阅读课上,学生有时也在教师的组织下就某一本书或某个话题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对读书交流会的兴趣是一步步高涨起来的。开始几次,往往只有班里爱发言的五六名学生参与;渐渐地,学生们被这种自由的氛围感染,加之兴趣被讨论的话题激发,“平时话少的”“性格腼腆的”学生也愿意说上几句。后来,大家为了交流课上自己的发言更精彩,都会提前私下准备发言稿。教师们看到学生读书的劲头如此高涨,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们真不敢相信,自己讲得少了,自己放手了,学生的表现反而更精彩了。
系列读书活动让校园书香飘飘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从课堂开始,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在长期的学习中掌握了不少读书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和丛书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阅读的渴望。他们的阅读范围也已经由语文学科扩展至其他学科。比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上碰到一些问题,他们都希望找到相关的书“一探究竟”“研究研究”。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请各学科组教师和学生广泛推荐读物,建立学校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并鼓励学生把自己购买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分享阅读。学校的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活动定期举办,相关评价促进机制也在逐步完善。“读书笔记优秀奖” “优秀手抄报员”“阅读之星”等奖项让学生在读书中收获荣誉感,他们的作文也频频被各级报刊发表并获得大奖。家长都说“北城实验的孩子特别阳光自信”或者“北城实验的孩子谈吐大方,特别有礼貌”。张立东和教师们知道,这是他们大力推行读书的结果,读书让学生的精神、气质发生了变化。
作为教育者,没有比看着自己的学子一天天变得更加出类拔萃、一天天健康成长更幸福的事了。每当夕阳西下,张校长和值班的教师都目送学生放学。他们在感到幸福的同时,更会扪心自问:“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他们相信,在教育的路上,应该永远带着这样的“灵魂拷问”,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系列报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