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 红色教育引导学生茁壮成长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近期的一次班会课上,沂南县孟良崮实验学校八年级(1)班学生吴家欣,刚刚为同学们讲完红色故事,意犹未尽,动情地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吴家欣用心用情唱红歌,仅是该校学生在红色教育下茁壮成长的一个缩影。
把课堂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孟良崮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年来,该校扎根红色沃土,一直把红色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为此,学校精心打造了适宜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主题教室。这些教室分为“我的家乡我自豪”“我的先辈我敬仰”“我的榜样我学习”“我的学校我光荣”“我的梦想我追逐”5个版块,教师可以扫码带领学生进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结合所教课程的相关内容,把红色教育融入课堂。学习《沂蒙精神读本》时,教师王绪堂指导四年级(2)班学生刘梦琪、胡子欣、来静怡等人编写了沂蒙红色游戏小剧本《红歌嘹亮》《守护家园》,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红色游戏活动。七年级数学教师高晓鹏利用支前数据编写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沂蒙人民的伟大。九年级物理教师张永刚在讲授“相对运动”一课时竟然放开喉咙,唱起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用红歌《闪闪的红星》导入新课。
该校各班级的教师结合所授课内容,纷纷将“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情景剧我表演”融入课堂。
在教师的指导下,四年级(2)班学生刘一诺讲述了自己的太爷爷在战场上奋勇支前、荣立二等功的故事;七年级(2)班学生李若涵讲述了身边的榜样——见义勇为英雄陈洪杰的故事……
四年级(2)班学生高淑颖、九年级(1)班学生段尊香等人,根据诞生在家乡东高庄村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在课堂上表演了情景剧《跟着共产党走》。观剧的学生们看到大青山突围的壮烈场景时都热泪盈眶。
课外红色体验润物细无声
该校校长蔡宗广说:“每周三下午,我们都拿出两节课,让学生在校园红色体验区进行红色体验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
本着这一初衷,学校根据沂蒙革命根据地红色战役故事,开发出了“穿越封锁线”“挑担送军粮”“打靶”“红色游戏”“战地救护”“小推车支前”“石碾碾米”“纳鞋底拥军”等课外红色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革命先辈的大无畏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就这样,每周三下午,各班班主任都会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的红色体验区开展活动。
体验久了,润物细无声,学生就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悟。
一天,七年级(2)班学生朱浩杰完成“送军粮”任务后,说:“虽然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我一想到子弟兵打仗是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不怕敌人的枪林弹雨了,搭上命也要把军粮送到战士的手中。”开展“纳鞋底拥军”红色活动的七年级(2)班学生刘恒羽则说:“在一针一线中,我体会到了当年沂蒙人民‘送子参军、送郎上前线’爱党爱国爱军的深厚感情。”
校外红色研学助力学生拔节生长
学校位于英雄的孟良崮脚下,与孟良崮战役遗址、抗大一分校旧址、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沂南县东高庄村、战工会纪念馆、孙祖战斗发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近在咫尺。因此,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红色研学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感悟沂蒙精神的博大精深。
王绪堂带领学生开展校外红色研学活动时,寻找浸染着烈士鲜血的石头、树叶,挖掘石头背后的红色故事,制作创意树叶画。他和学生们曾经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北京,在“鸟巢”展览。五年级(1)班学生王雯雯和李淑慧至今还对自己的作品《沂蒙娃心向党》能在“鸟巢”展出感到特别自豪。他们将树叶画作品赠送给原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受到了顾秀莲的称赞。
有一次,王绪堂带领学生到红色基地研学。六年级(1)班学生尹传琦在回学校的路上发现一块薄薄的石片酷似中国地图,大喜过望,并命名为“中华石”。他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块‘中华石’一定会作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陈列在学校的孟良崮奇石馆里,还会刻上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将会与我们的祖国连在一起,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啊!”说完,他用双手把“中华石”紧紧地抱在怀里。此时此刻,一股热流在他胸中激荡:“祖国在我心中!”
看着一批批学生在红色教育引领下健康成长,蔡宗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11月17日,全国红色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该校召开,蔡宗广在介绍经验时说:“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地把红色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把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