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立足当前   放眼长远  全力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 教育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剪纸艺术 走进课后服务 遇见丛书 积淀人生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遇见丛书 积淀人生

□ 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王凤娇 靳会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根据统编教材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写的,内容妙趣横生、丰富多彩。

第一篇章 学生遇见丛书

记得刚开始给大家推荐“主题”丛书时,很多学生不以为意,甚至有些反感,把它当成一种额外负担。全班56名学生,只有42名订阅。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大家,没有书的可以去借阅。

每周的一、三、五,学校安排了午读课。我利用中午宝贵的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与经典对话,和作者共鸣。刚开始,很多学生是无奈地拿起书去浏览。慢慢地,读起来,才知道书中原来有这么多好看的故事:不仅有描写景物的、动物的,还有童话与传说。他们从“主题”书中知道了“年”的传说、清明的来历、端午的由来……慢慢地,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被动阅读变成了后来的爱不释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很多优美的文字,值得学生反复寻味。所以,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我对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读书时把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标注: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下来,课下查字典;好词用横线标注,好句用波浪线标注,好段用括号标注,课下整理到摘抄本上。这样读书,学生不仅能得到情感的升华,还能提高文学素养。慢慢地,学生的习作表达素材有了较多的积累,由最初的无话可写变成了后来的文思泉涌。

到第二个学期再次征订时,全班每名学生都进行了订购。“主题”丛书成为学生们课外阅读的首选读物。

假期里,我利用“一米阅读”APP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进行相应的阅读检测——每天4篇文章,对前3名学生在微信群内进行通报表扬。这调动起了学生们极大的积极性,他们每天都想跻身前3名。而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会期待在第二天的检测中翻盘。于是,我趁热打铁,在他们的兴头上加以引导,教大家一些做题的方法,比如对应法则、法式情人阅读法、排除法等,并告诉他们把错题整理出来,经常巩固。同时,我也会在后台统计出每篇文章错误率高的题目,每周进行一次复测。慢慢地,大家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改善,由最初的机械式做题变成了后来的乐在其中。

看着大家的变化,我从心底感到高兴。这些都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带给大家的成长。

第二篇章 教师遇见丛书

回顾近3年的语文主题教学实践之路,我从一开始的纯粹模仿到现在能以学悟法,一路都在探索中前进。下面就以我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成长感悟。

一、小学语文要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韵味,所以,语文课就应有浓厚的“语文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晨诵是美好一天的开启。每天晨诵时间,我都会与学生共读经典、丛书、课文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文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打节拍读、男女生拍手读、个人比赛读、加上动作读一读等方式,学生们很是喜欢。午读时,我与学生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练习说话,想想这幅图片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之后再与他们共同读文字,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与作者表达一致。

注重“语文味”,注重知识的量的积累。从成语到优美句段、优秀古诗、经典名篇,主题阅读带给师生们丰盈的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应体现“儿童味”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刚入职时,我对于“儿童味”的理解并不到位,课上没有童趣,感情也缺少激情。在听了“语文主题学习”网站上教师的几堂课后,我发现童真童趣能够带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在愉快中就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高。

每天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用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些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会试着去读故事、悟故事,而不是单纯地听故事。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继续朗读的兴趣与热情。要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学生真情流露。

现在,无论是课上的授课还是课下的交流,我都尽量以学生的语气与他们沟通,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朋友。

三、小学语文教学需体现“个人味”

“语文主题学习”使我的语文课富有了“个人味”。一路走来,我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后,教学时更加“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记得一年前,学校为了促进“语文主题学习”项目的推进,召开了文化教育集团“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会。我作为学校代表,在集团展示了一节公开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磨课试讲,并请学校教师、领导听课点评。就这样,我讲了一遍又一遍……整节课,我都遵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强调“举一反三,反三归一”的理念,以“认知——实践——运用”贯穿课堂,使学生一课一得。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阅读策略,所以本课的语言训练点就是学会用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阅读。课上,我边读边启发诱导,指导学生用上课题、插图来学习预测的方法,又引导学生自由预测,边读边预测,最后在朗读中发散学生思维。在讲《谢谢你,雪兔》一课时,我则完全放手给学生,运用自己预测的方式阅读文章,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想象,我在教学中把预测的有理有据作为学生感悟的辅助手段。在本课结尾,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同位间互相选择一个题目,依据题目预测文章讲的什么内容。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锻炼中,我形成了自己低年级段学生教学的独特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扬长避短,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系列报道(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