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营造教师快速成长的“大气场”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丰富多彩 荣成市幸福街小学线上外教进课堂 安丘市凌河街道红沙沟中学扎实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图片新闻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临沭第五实验小学为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临沂玉龙湾小学的劳动故事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临沂玉龙湾小学的劳动故事

□ 通讯员 王京礼

“我们在校园里建设了‘幸福农场’‘创客实验室’等综合实践劳动项目,全校4100余名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收获劳动的幸福。”看着欢快地给“幸福农场”的果树、蔬菜及农作物浇水、施肥的学生,临沂玉龙湾小学政务主任张萍萍一脸幸福地说。

班班都有“责任田”

“哇,我们有幸福农场了!”去年,当该校在校园西北侧建设2600平方米的“幸福农场”时,学生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在“幸福农场”里,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学校提供工具,学生选种、播种、管理、收获农作物和蔬菜;种植杏树、桃树、苹果树、枣树、石榴树、梨树等果树,美其名曰“幸福树”。劳动课、午休时间,学生们来此劳动、观察,感受它们的成长过程。

为体现劳动教育的主导地位,该校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育人寄语、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农业文化等“刻”成“幸福农场”的墙绘。“幸福农场”里摆放着水车、石碾等传统工具,学生们在劳动的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该校还开发了劳动校本课程,课程涵盖了对各种农作物的认识、栽培方法、价值功效、烹饪方法以及隐含的育人目标等。校本课程形成了几十门劳动实践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详细的评价方式和目标。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锄地、播种、填土、浇水……这些平时在田间见到的耕作场景,如今被“搬”到了校园里。整个实践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要亲身体验松土、施肥、浇水、除草等环节。每天早上和中午,学生都会奔向自己的“责任田”,进行悉心呵护。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学到的蔬菜种植技术带回家,在阳台上用花盆种植蔬菜。

在一次次体验中,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开始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该校四年级两名学生的日记就是最好的例证。

“班主任说今天要种地,我早早地让妈妈在老家向奶奶要了白菜种子。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我们班的‘责任田’。我们一定会好好管理小白菜,让它们快快长大。”

“放学后,我提着一袋子菠菜回到家里,把菜洗好和面条一起煮。今天晚上的饭真香!因为这是我自己种的菜。”

去年,该校四年级(8)班园中葵中队全体队员曾经有个约定:初冬时节,品尝中队“幸福农场”的劳动果实,一起包饺子。从播撒下一粒粒种子开始,队员们便悉心呵护……终于到了履行约定的时候。队员们自己采摘、清洗,参与到每个劳动环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队员们见证了一颗种子到一个饺子的蜕变,更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深植根在心底。

有的家长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给该班班主任留言:“我感到骄傲。很多家长都说羡慕我们班,羡慕我们学校。”

课堂搬进大自然

劳动课不是坐在教室里“讲劳动”,在黑板上“画劳动”,在电脑上“玩劳动”,在展示会上“秀劳动”,在评价时“背劳动”,而是实实在在地“做劳动”。劳动课的课堂是更大的课堂、更开放的课堂,劳动课要走出教室,走向校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和作坊,走向社会服务岗位。

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师把晨读搬到“幸福农场”里,先种花生,再收花生,然后带领学生学《落花生》,感受学习与自然的融洽;数学教师把课堂搬到园林里,感受图形与知识就在园林中;英语教师把课堂搬到田野里,让一个个单词不再是课本上单纯的图片及枯燥的英语单词;科学教师把课堂搬到校外的种植园、采摘园里,观察种子发芽,不局限于一个花盆;德育教师把课堂搬到社区、工厂里,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劳动教育,传递劳动知识,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从而实现‘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育人目标。”该校校长全宗贵如是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