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区块抱团教研 共享快乐童年
“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至今,我县累计投入3个亿,新建标准化幼儿园145所、改扩建156所,增加幼儿学位46558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5所,省级一类幼儿园31所。这些成果的取得,归因于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得益于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抱团’发展。”沂水县教体局局长张洪春说。
为促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省教育厅2016年将沂水县等13个市、县(市、区)确定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其中,沂水县的实验任务为扩大普惠性资源、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近年来,沂水县充分发挥县直实验幼儿园、省级示范园的资源优势,建立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创新教研形式,实现资源共享,逐步破解了城乡师资不均衡、管理人员良莠不齐等难题,推动了全县学前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以鸿雁工作室为头雁,组建层级教研体系
“我镇大黄旺幼儿园属于村级园,8名教职工中有一半是中小学转岗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幸好有县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组织的区块教研,给予新教师‘样板示范’、手把手培训,让新教师快速‘上手’。”道托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张恩波说。
全县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共分为三级实施体系。第一级,由县教体局学前教育教研室会同名师工作室——鸿雁工作室的骨干力量,组成总指导组,负责指导共同体参研园开展教研活动;第二级,按北片区、南片区、西片区和城区设立4个教研共同体,以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教育信息化为专研方向,以中心幼儿园辐射学区园、社区园,层层递进,扎实推进共同体开展教研;第三级,根据教师个体教学优势、爱好及特长等,将共同体成员按主研版块组成“兴趣协作队”,每月开展一次共研活动、一次交流活动,为教师个体成长提供持久的支撑。
还以大黄旺幼儿园为例,幼儿教师根据兴趣特长,结合专业方向,成立班级管理组、教学研究组、卫生保健组、信息宣传组4支“兴趣协作队”,并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对日常发现的问题点、兴趣点、专业生长点进行即时教研,解决不了的问题生成园本教研。园本教研中有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提交到每月一次的联片教研,形成的教研成果由县级总指导组进行汇总、筛选、修改、完善,然后在全县分享。这种层级教研使教研覆盖所有幼儿园,使每名一线教师都成为教研的主人,最大限度激发了全员参与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闭环式流程,让教研在多维互动中步入纵深
“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大黄旺幼儿园新生入园时,小班幼儿诚诚一边哭闹一边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曹老师走过来微笑着说:“诚诚来了,老师可想你了!我知道你喜欢乔治的恐龙。你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诚诚有些犹豫,但还是不想下来。曹老师摸了摸诚诚的小脑袋说:“我们一块儿和恐龙去乐园玩,好吗?”说完,她顺势从妈妈怀里抱过诚诚。
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第一信号。曹老师很好地运用了微笑、拥抱等肢体语言以及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对新环境产生了安全感。“我是刚从道托中心小学转岗的新教师,前几天参加了南片区的新教师培训,对如何应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接受了科学的指导。看,我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本‘法宝’呢!”曹老师说。
曹老师口中的“法宝”是去年联片教研形成的《新生入园指导册子》,内容包括如何开好小班新生家长会、如何开展亲子入园体验活动、如何进行家园沟通等,既有理论层面的引领,又有行动指南。去年形成的经验又为今年新接小班的教师提供了依据,接班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教研。年复一年,螺旋式上升,可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教研效率,对师资薄弱的学区园、村级园可谓“福音”。
“源头活水式”培训,使学前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以前的集体教研,多是主持人‘一言堂’,因为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自感水平不高,怕说得不好贻笑大方。如今的教研话题来源于我们的日常发现或难题,有了问题情境,再加上圆桌式讨论、开放式思维导图等有亲和力的参与形式,就很容易被带入‘共情’中。我们一线教师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教研形式,参与教研的热情越来越高了。”这名年轻教师的话道出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沂水县坚持参与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通过跟岗、研讨、实践作业等方式进行培训,组织共读好书、教师论坛、专题研讨、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活动。县教体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访学,并邀请虞永平、丁海东等专家举办讲座,使更多教师掌握幼教新动向、更新了理念。县教体局重视乡镇二级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将教育理念的“汩汩活水”灌溉到全县幼教园地的每个角落,使城乡学前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后,我们将大力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形成镇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教研体系的发展格局,在供给质量上再提高,在师资队伍上再加强,在内涵建设上再深化,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努力推动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张洪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