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行走在党史宣教的大路上 赤心向党唱新歌

第7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07

行走在党史宣教的大路上

——访青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青岛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陆安

□ 中国教育报记者 孙军

教育界有许多对党史研究情有独钟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他们默默地在党史研究与宣教的舞台上耕耘,致敬百年征程,礼赞伟大时代。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陆安,兼任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日前被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青岛党史纪念馆聘为“青岛党史大讲堂师资库专家”,是一位行走在党史宣教大路上的耕耘者。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陆安二居室的家里,听他讲述30多年来对历史、对党史等教育教学及研究的体会与感悟。 触目可及的空间中,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刊资料。由于所藏多为党史和地方史方面的资料,这里也算得上一个相当专业的党史资料室了。陆安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成绩突出:首创“历史课网络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先后荣获“山东省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山东省历史学科优秀课评选一等奖”“全国历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全国历史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他主持的“历史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历史新课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撰写并出版《青岛近现代史》等学术专著8部,在《纵横》《中共党史研究》《春秋》《文史天地》等报刊发表文章380余篇;曾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岛十大杰出青年”“青岛拔尖人才”等称号。

在党史研究和宣教领域精耕细作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始终都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教师。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一项让我打心底里喜欢的事业。我从事党史研究工作,主要以党史宣教为主,以党史研究为辅。讲好党史是我的主业,而党史研究则是为了让自己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和把握党史学术的前沿动态与最新成果,始终保持对党史研究的敏感,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图书左拥右簇的客厅里,陆安打开了话匣子。

在从事历史教研工作之前,陆安当过13年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青岛十九中教过10届高三毕业班。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29岁时被评为“青岛市跨世纪学术工程技术带头人”, 31岁时获评副高级职称,36岁时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当历史教师,是我一辈子从不言悔的选择。如何才能将历史演绎得精彩动人,是我无时无刻不在苦思冥想的课题。”陆安难忘从教生涯中一幕幕情景,“刚参加工作时,虽然收入不高,但我就爱买书。记得1986年暑假,我在北京中国书店淘到一本小书,名叫《党没有忘记他们——红岩英烈》,读后很受感动。红岩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对党的忠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也就是从那时起,陆安课堂中涉及党史的内容越来越多。他不仅关注了“红岩”,也关注了“中共一大”“长征”“东北抗联”“解放战争”“隐蔽战线”等党史主题。书收藏多了,也助力他在研究和宣讲两条战线上精耕细作。

1998年,青岛市教委调其担任历史教研员。工作岗位变化了,但他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放松和放低,依然沉浸在“舌耕”和“笔耕”中,力求让自己所读、所闻、所思、所研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自己的研究能够惠及更多青少年学生。

执着地行走在党史研究和宣教大路上

2001年秋,青岛书城上架了一本新书《青岛近现代史》。这本朴实无华的书,30万字,一经面世,很快就卖火了。这本书对青岛这座年轻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描述。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记忆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儿,将这座城市的履历串成一本书。一百年的书,前半部分已泛黄发皱了,涩涩的记忆被时间击成碎片,像散落的星空,幽幽的,反而很美。远远地回望,历史便变成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沉淀在记忆里,成为今天的参照,成为前进的路基。”封底上也有一段话:“在这座与潮汐共同成长的城市中,穿越一帧帧凝固的瞬间,我们终于走过百年,走进新的世纪。”这是陆安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一年之后,这本书再版。

如今,陆安所搜集的党史资料,已经不仅仅限于青岛市区范围内。全套的《山东党史资料文库》《山东党史研究文库》《中共山东编年史》《日本侵华自供状:中国事变画报》《罪证: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影印、翻译、点评本》《益世报影印合订本》等,他都有收藏。他还从海峡彼岸搜集了不少珍贵资料。

岁月如梭。现如今行走在党史研究和宣教大路上的陆安,已把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新体会融入党史专题讲座中。长征中红六军团的“探路”、红七军团的“诱敌”,红军东征军进山西、红军西路军血战祁连山,红岩英烈的“狱中八条”,“台湾的江姐”朱枫烈士的牺牲,王一民烈士与胶东13万两黄金运延安,青岛解放中的“美国因素”……诸多党史研究的新成果,都被其纳入宣讲内容中,从而使党史宣讲更富有生命活力和时代气息。

引领学生不忘家国情怀

陆安一直在探索党史与历史教育的结合点。2011年,他发起了一项面向青岛市初中学生的开放性实践教育活动——“我写我家•寻找身边的历史”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每年暑假前向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作业”,暑假结束后展示并评选学生近两个月的探究性项目实践成果。

他至今都清晰记得10年前启动这个项目时的场景:“很多孩子在炎炎夏日中,兴趣盎然地‘走进’了自己家族尘封已久的往事;家长也乐此不疲地全力支持和配合,陪着孩子回到故乡,寻找自己的初心。”

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初中生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体味历史,让孩子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每一年,这个项目都能征集到上千篇作品,覆盖青岛城乡学校。“每一次欣赏和评选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有的农村孩子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如何脱贫致富的经历;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写改革开放之初父母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打拼的经历;有的教师的孩子,就写自己父母桃李满天下的动人故事。这些经历和故事浸透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更折射出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陆安说。每一年度的评选结束后,所有学生上交的作品,无论获奖与否,他都会精心归档,最后装订成册,保存起来。“我想,等学生长大成人后,一定不会忘记,在初中就读的某个暑假,经历了一段别样的学习历程。”以这个项目为核心所形成的“变革与转型:历史课程及评价的创新”,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历史教研员的陆安,不仅专心干好本职工作,还积极为机关干部、学生家长、普通市民、工商界人士讲党史。 目前,他已开讲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重温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的重要节点》《追寻红色的起点——中共一大》《百炼成钢:长征前所未闻的往事》《江山就是人民——从四渡赤水到三大战役》《忠诚与背叛——从重庆歌乐山到台北马场町》《从历史中走来的初心与使命——胶东革命风云》《青春之岛的红色记忆——中共青岛党组织的诞生与发展》《一座城市的浴火重生——20世纪40年代青岛的革命斗争》等报告,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