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公示“2021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战“疫”一线书写教育人的情怀和担当 不麻痹 不放松 不懈怠 应急演练迎开学 新闻资讯 “暑期乐园”推动“双减”落地有声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战“疫”一线书写教育人的情怀和担当

——烟台市教师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侧记

□ 通讯员 李纪超 张奕 赵雪源

7月31日,烟台市新增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8月3日,烟台市正式启动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市教育系统迅速行动,1.7万名教师志愿者奔赴一线。他们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素质、无私的付出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用实际行动书写出烟台教育人的情怀和担当。

下沉一线,党员教师冲锋在前

8月3日,蓬莱区教体局10名党员教师志愿者下沉到社区一线开展摸排。他们挨家挨户走访、摸排信息,确保不漏一人、不掉一户,一天时间内走访社区住户、沿街商铺1000多家。

8月4日,蓬莱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53名党员教师志愿者来到社区协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你好!请你帮我看看怎么操作,好吗?”“大叔,我帮您扫码注册。”在核酸检测现场,他们维持秩序,为市民答疑解惑,帮助老人扫码、填信息,一句句暖心的话不知要重复多少遍。

“我们不是医护人员,不会做核酸检测,但能做好其他服务工作,能让医护人员更好、更快地做检测。”“我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打头阵;我是一名教师,我得给学生做个表率。”……

在栖霞市核酸检测现场,党员教师志愿者有的忙到深夜,有的通宵工作……

主动请缨,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在这场战“疫”中,烟台市的教师纷纷主动请缨,迫切希望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中有刚做完手术的,有孩子尚小无人照看的,也有夫妻双双奋战在防疫一线的。

芝罘区祥和中学副校长孙云霞负责幸福街道部分片区的统筹调度工作。由于是临时接到的通知,她只能将女儿独自留在家中。“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寥寥数语显示出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你就让我去吧!邹老师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我家里没事儿,能坚持到底。”8月5日,莱山第二实验小学接到紧急通知,上级要求干部教师去社区进行摸排。教师才晓源得知调度名单中没有她,非常着急,就给校长打电话。经过软磨硬泡,才晓源来到防疫一线,连续两天在现场进行核酸检测摸排。“学校领导考虑到才晓源7月19日刚做完胃部手术,需要休养,这次就没有安排她参加志愿者服务,没想到她的态度如此坚决。”该校办公室副主任丛笑萱敬佩地说。

8月3日早上7点多,开发区大季家中心小学教师张金玲和第六小学教师聂佳鹏夫妻二人,把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匆匆走出家门,分别奔赴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临走前,他们反复叮嘱孩子不要开火做饭、不要用电烧水。小女儿睡眼惺忪地抱着张金玲说:“妈妈,你不做志愿者行不行?我想让你在家里陪我。”

两人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发现孩子已经睡熟,嘴角还残留着方便面渣。

“累是真累,但我们从心底感到光荣。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作为党员教师,更应该冲在前线。”烟台九中副校长邹伟在白石街道辖区内的几个采样点来回跑,虽然嗓音已经嘶哑,但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大爱奉献,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课堂上教书育人的园丁,穿上防护服就成为英勇的抗疫战士。

从8月3日晚上开始,芝罘区南山路小学副校长黄月霞连续3次带队坚守在核酸检测一线,每次都连续工作24小时,还抽空回学校处理其他工作。5日晚上,黄月霞回到家中后上吐下泻,是中暑了。不久,她接到社区负责人的电话,立即连夜调度教师志愿者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在第二天的核酸检测现场,她又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在她的带领下,每次去一线的志愿者都会多出两三名——有的教师提前到岗,有的教师推迟离开。

在海阳市,2200余名教师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8月3日23点,市直学校接到任务后,一小时内上报200名志愿者组成党员教师服务队。第二天凌晨5点,所有志愿者提前结束休假,按时到达街道党工委指定地点报到。

在福山区,教师志愿者奔赴各个检测点,为居民测量体温,维护现场秩序,录入检测人员信息。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没有一个人退缩。

在莱阳市,教师志愿者组成1000余人的队伍奔赴核酸检测一线,承担核酸检测最繁重的岗位。衣服被汗水浇透了,脸颊被烈日晒红了,饭顾不上吃,水来不及喝……这些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莱州市第一时间集结教师志愿者奔赴各采样点,助力核酸检测工作。一些村居群众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无法到现场检测,党员教师志愿者便和医务工作者一起来到群众家中采样。一天下来,在一个人数最多的村子里,他们上门检测近400人。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烟台教育人以温暖的情怀和高度的责任心坚守在战“疫”一线,展现出强大的师德力量。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