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
20世纪90年代,在王振国的带领下,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成员从两宋方剂文献入手,历经10年时间,将两宋官修三大方书和名家集方研究成果结集成册。继而又研究了《本草纲目》,总结了历代本草理论发展规律和药性理论的传承脉络,出版一系列研究著作。
2010年,王振国带领文献团队承担了国家公共卫生资金项目“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经过8年努力,校注整理了从唐代至清代重要古医书籍416种,绝大多数为第一次校注出版,一批孤本、稿本、抄本更是首次整理面世,制定、发布了第一部指导中医药古籍整理的行业规范《中医古籍整理规范》。2019年,成立了《中华医藏》编撰项目学术办公室,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系统复兴中医药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学术建设工程。
王振国 带出传承中医宝藏的“梦之队”
“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史、研究阅读历代典籍对中医学而言有特殊意义。中医医史文献学对中医学而言,不仅是研究和讲述过去,更是为了观照现实和预见未来。”王振国说。
现实与未来在哪里?在整理古籍的同时,王振国意识到,中医古籍中包含的古人智慧如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这是一个急需研究的方向。于是,王振国带领团队,从古代本草医籍入手,开展了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的相关基础研究。这对于研究传统文献的王振国来说,需要跨出一大步,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
从主持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个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开始,经过15年的艰辛努力,王振国团队提出的关于中药药性的表征方法及其表征体系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2017年协同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丹参深度开发、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盘活了中医药文化资源,在中药产业升级、精准扶贫及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研究思路与模式成为文化资源“双创”的典范。2019年,“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创新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医药文化进课堂、中医药文献研究成果进教材,注重用价值引领铸造育人底色。团队骨干刘更生自2008年4月11日开始,坚持每周五晚上举办“双泉周末学术讲座”,风雨不辍。对于这份坚守,刘更生说:“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不过在于坚持做下来了,并会一直坚持下去。”多年来,团队始终坚持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中医药教育事业,以中医药文化感染学生,被誉为传承中医宝藏的“梦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