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诗词典故里的中秋 八月节吃肉菜 金秋“蟹”逅 秋用菊花枕 熟地黄檗菖蒲 煎治耳鸣耳聋 板栗清甜补脾肾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雅俗共赏】

诗词典故里的中秋

□ 王珉

读书时,我曾被教师要求背诵8首风格各异的中秋诗词。我当时虽然是死记硬背,但如今依旧过目不忘。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最伤感的是苏轼写的《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最雄浑的是唐代张九龄写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最寂寥的是唐代王建写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最有边塞味的是唐代李白写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最具亲情味道的是唐代杜甫写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最清冷的是唐代白居易写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最具幻想意味的是宋代辛弃疾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这8首诗词写得情真意切,中秋念乡之情、思亲之意溢于言表,写出了游子道不尽的心声。

童年时读《红楼梦》,喜欢中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的联诗。风雅中秋,至今仍令我念念不忘。彼时,我还在父母身边,梦想着也能过一个《红楼梦》里的中秋,虽不会吟诗作赋,但如果能在中秋临水赏月,体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定然美妙。

再后来,我背井离乡去上大学,真正体会到古人的诗意,伴随着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思念起亲人。古往今来,有多少吟诵月亮的诗篇,和月光一起闪烁在中国人的心间?月光静静地抚摸异乡人安静的心,我静静地思乡。

而今,暑气渐逝,跨过农历八月初一的门槛,就好像进入3000年前描绘月的《诗经》意境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我在月色如银的秋境中游走,身影反复被皎洁的月华拉长、缩短、再拉长。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人最熟稔的思乡诗词,秋风安抚那些远逝的日子,也吹皱了赏月人的心境。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写得大气奔放,令人拍案叫绝:“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月亮还没出来,其光芒已千丈;一杯酒还没喝净,月之光已摧枯拉朽。晏殊的《中秋月》和苏轼的风格截然相反,应归为婉约派。词中所写“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道出了“羁人”在墙角一隅独处的孤独、苦闷。

每年中秋,亲友相聚一堂,聊天赏月,月光照亮众多亲朋好友的笑脸。霎时间,我似乎望见了千年前的光影。古时写月亮的诗有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古往今来,月亮并不仅是空中那皎洁的一轮,它照遍千山万水、照遍尘世沧桑、目睹山盟海誓,同样也哀婉劳燕分飞。古时中秋明月高挂,大观园中有赏月佳处,“堪怜咏絮才”的黛玉和豪迈性情的湘云于此临水望月,联诗抒情:“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桂影蒙蒙,那位偷食上天仙药的玉女,此时是否怀抱玉兔,独倚月桂,望下界欢歌笑语,独守于清寂的广寒宫中。

弹指一挥,流年偷换。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亘古流传的诗篇,把月亮、人文和情感融为一体。我也提笔写道:“最美的中秋时光定格在童年,阖家团圆,恍然之间已隔数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