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图片新闻 “大观念视角下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 挑 战 “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郭立新 方华

近年来,很多家庭忽视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家长以“爱的名义”“学习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参与劳动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缺乏劳动意识,继而不愿意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宁津县进行了“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

一、“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

“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应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4个方面构建,形成与新时代劳动者素质要求相对接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在劳动观念方面,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在劳动能力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及团队合作能力;在劳动精神方面,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在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具有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也呈递进式发展。如小学低年级段:重在劳动意识启蒙,在劳动中学习日常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体会劳动的乐趣,明白人人都要参与劳动。小学中年级段:在小学低年级段基础上,重在养成劳动习惯,做好个人卫生清洁、班级和责任区卫生基本清洁,主动分担家务,愿意在学校和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具备基本的认真负责和吃苦耐劳精神。小学高年级段:在小学中年级段基础上,重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懂得如何在劳动中与他人合作,能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当参加社会组织的公益劳动,有一定的职业意识,以劳动为荣。初中学段:在小学高年级段基础上,重在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同时进行职业意识启蒙,适当参加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

依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初中、小学学段的相关内容以及省编地方教材《劳动》,根据县域实际,我们设计了以下7类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群:生活技能课程群、我爱学校课程群、智慧农夫课程群、非遗传承课程群、知味宁津课程群、节气农事课程群、职业体验课程群。每一课程群由不同类别系列课程组成,如,生活技能课程群包含基本生活技能自我管理课程群和自我服务与公共服务课程群。其中,基本生活技能自我管理课程群包含的课程有:初步学会垃圾分类并正确投放,学会用洗衣机洗衣物,会用水果刀削水果、瓜类,会安全使用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会洗水果,会叠衣服、裤子,并归类放置;参与烹饪,能够协助父母做饭,会切蔬菜、瓜果,会用针线钉缝扣子,会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会刷自己的鞋子,帮家人擦鞋,主动打扫房间卫生等。在实际劳动中,由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共同商议,一生一案,进行有效的劳动实践。我爱学校课程群包含学校绿化美化课程群和学校食堂帮厨服务课程群两类。智慧农夫课程群包含认识农具课程群、蔬菜类课程群、农作物类课程群、果树类课程群、无土栽培课程群5类。非遗传承课程群以传承宁津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剪纸课程群、烙画课程群、王家园子醋课程群等为主,在劳动中传承非遗文化。知味宁津课程群则以宁津特色小吃保店驴肉课程群、长官包子课程群、大柳面课程群、高记窝头课程群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劳动中品尝地方特色小吃。节气农事课程群则以二十四节气农事为主,以自然为教材、天地为教室,通过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尊重农业劳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职业体验课程群则充分挖掘生活元素,构建完整的职业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同时,本着因校制宜、同中有异的原则,各学校利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契机组织开展家校协作劳动文化周活动,以项目化方式在校内外进行集体劳动。

三、“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路径

(一)队伍共建,形成教育合力

组建家委会代表、劳动教师、班主任组成的领航队伍,负责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组建由全体家长与学生、劳动教师、班主任组成的劳动互助同盟,进行劳动教育的互评互促,班主任做好组织工作,劳动教师做好规划引领;家长做好示范指导,学生做到积极主动,确保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二)常规教学,劳动育人润心

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常规教学与管理。一是配备专职教师,以劳动教育课程群资源为依托进行劳动教学。二是与学科教学融合,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等的教育。如,二年级下册语文《中国美食》这篇课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列举了7种中国美食,又涉及各种烹饪方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于是,学习完课文后,家校协作开展“小小美食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开展集体劳动实践活动。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把绿色种在春天里”植树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为把校园绿起来、美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店小学则围绕“开心农场”充分挖掘资源,在研究土壤、播种、除草、施肥、收获、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三)假期劳动,拓展劳动空间

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利用好假期,可将劳动教育引向深入。一是家务劳动系列化。比如:时集镇在县《义务教育学段一体化家务劳动清单》的基础上指导各学校制定了符合本域特色的劳动清单,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快乐居家劳动,悦享假期生活,并进行了校际的才艺展示交流。二是技能提升劳动特色化。如德清中学开展了以“手染余香,花满盛夏”为主题的花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行编织或插花,例如编织小花篮、插一束花,自由搭配花束等,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审美水平。三是志愿劳动协作化。如参加“角落计划”新文明实践活动,学生们化身“小小萤火虫”,和教师、家长一起捡拾康宁湖畔的垃圾,并将垃圾分类清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四是研学劳动常态化。“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教师和家长在不同季节和孩子一起去“生态农场”参加农事活动,活动结束后在班级群进行成果展示。学校根据地域特色,组织学生去不同的工厂或研学基地进行不同角色的职业体验研学活动。

四、“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评价促进课程质量提升,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我们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建立健全了劳动评价机制。一是评价反馈及时化。将劳动教育评价贯穿劳动教育始终,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反思改进。三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劳动实践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一刻。举行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劳动成果作品展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展评中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家校协同劳动教育课程”将学校层面的劳动课程开发与家庭层面的劳动教育相融合,从生活中来,到创造中去,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劳动育人。

(本文系2020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NDJY-14)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