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课改人物 让课堂成为核心素养的“生成场” 每期话题 以“柔软心”给予学生改变的力量

第5版:课改人物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课改人物
05

每期话题

本期提问:曹修凤(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本期作答:王萌(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问:近年来,大众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和省市级教育及相关部门陆续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怎样谋划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工作方向呢?

答:中小学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职教师配备、场所设施保障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相当一部分学校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的“重视”,缺乏整体机制的落实,专职教师不专用、课程未开齐开足、对教师专业发展关注不足等情况屡见不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和长期规划,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工作现状和学校情况,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全面推进和特色发展的结合。例如,将心育与美育结合,通过丰富新颖的活动如鼓圈、舞动、绘画等鼓励学生表达与创造,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释放压力,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获得高峰体验;又如,将心育与体育结合,通过玩耍和运动提高多巴胺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增强自控力、保持心态平和;再如,应用脑科学引导学生科学理解青春期的情绪和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对生活的掌控感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00后”“10后”学生的特点,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心理漫画、心理剧、心理游园会等,使心理健康教育入脑入心,也要融入校园文化,力求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体现对其鲜活个性的尊重,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在于,如何甄别和转介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这一方面需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评估、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与心理咨询专业机构、精神卫生部门密切联动,更新家长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认知,为超出学校心理辅导范畴的学生提供及时、可靠的求助渠道。

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活动策划与实施、个别辅导、危机处理等方面。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科研等能力。这确实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成长周期很长,需要静心持久,也需要不竭的内在动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并不断研习新的心理学技术,为实践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发现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感受,回应学生的困惑,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功。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策划与实施心育活动、开展个别辅导、案例督导、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与学校各部门、同事同行及家长密切合作。这一过程,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展示专业能力,赢得认可与支持的契机。同时,就我个人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重视过程性、发展性、感受性,从班主任、学科教师处可以学习到目标导向、严谨性和行动力,是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如此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是很难呢?其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独特优势在于贴近学生现实困惑。贴近学生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把握教育热点。且因为没有学业成绩考核压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而学生的收获和变化,更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动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独有的专业成就感所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