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趣味性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聚焦课堂求突破 落实细节促发展 图片新闻 爱,是最好的老师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理论研究】

趣味性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广饶县同和小学 王海梅

小学生处于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他们来说,一节生动的音乐课比语数外课堂更具吸引力。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把握好这种先天优势,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趣味性游戏作为一种带动性很强的娱乐律动性质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通过开展不同的游戏,教师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趣味性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音乐课本身比其他学科更具吸引力,但小学生处在过于活泼的年纪,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太注重流程,他们也一样会很快丧失兴趣。比起单纯学唱歌曲,充满趣味性的音乐情景游戏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一年级时就会学习到的《音乐中的动物》,从《狮王进行曲》到《野蜂飞舞》,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了解动物的声音,让大家来比一比谁学得最像。比起直接对学生进行歌曲以及声音的强弱教学,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音乐课堂中适合的趣味性游戏大多是以集体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这也能从侧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在一起做游戏的同时,还能共同学习音乐知识,这也能促进同学间的友情。比如,二年级时,学生会学习《小猫钓鱼》的主题曲《种玉米》。这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儿童歌曲,非常适合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欣赏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为后边学唱歌曲提供一个很好的铺垫。比如,让学生体验在班级劳动时也要互相帮助、共同配合,这样才能拥有一个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

二、趣味性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要想将趣味性游戏更好地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游戏和音乐自然结合。通过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对音乐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击鼓传花”

音乐教学中要选择相对简单,易于学生开展与操作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游戏中找到乐趣,而且会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美妙,深化审美体验。同时,学生可以有效学习知识点,完成音乐知识建构。另外,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更敏感与准确。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收获,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击鼓传花”是一个经典、常用的趣味游戏。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圈,伴随着播放的音乐进行物品的传递。音乐结束时,拥有物品的学生要为大家进行本节课的课堂展示。这样的趣味性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和课程有效结合。

游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引领学生学习音乐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进入音乐学习的良好状态。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氛围,能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二)“萝卜蹲”

游戏融入音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自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调节,不能因为游戏的融入而影响课堂音乐学习秩序。相反,运用游戏要促使学生积极有序地进入音乐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安排好游戏融入环节,让学生了解游戏程序,避免让游戏活动冲淡音乐学习,以游戏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

例如,小学三年级时学生会学习《快乐的doremi》这首歌,教师在课堂上以7名学生为一组,用纸条写上do、re、mi、fa、so、la、xi 7个音符,每名学生拿着一个站成横排,然后进行“萝卜蹲”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记住不同的音符,而且之后进行新歌教学时就水到渠成了。与此同时,“萝卜蹲”还对学生的音乐律动、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将其作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趣味性音乐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可见,游戏的融入要根据音乐学习的需要去选择,要避免只是单方面追求课堂的活跃而盲目引入游戏。游戏只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辅助手段,是为音乐学习服务的。同时,游戏的融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儿童特点。游戏中融入音乐知识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的操作中内化音乐知识。

(三)歌曲接龙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游戏。要考虑游戏的融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与化解。遵循这样的原则去引入游戏,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学习韵律的美,从而使学生在加深体验的基础上热爱音乐,提高学习动力。

例如,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学习的歌曲多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接龙的个体展示娱乐游戏,也算是对过去学习的一个检测。从《好朋友》到《冬天的故事》,从《红蜻蜓》到《小小少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随机播放学生学过的歌曲,每名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唱几句。接歌失败的学生要单独出来表演,然后换自己会的下一首歌作为开头继续进行接龙游戏。这样的音乐课堂是充满趣味和带动性的,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达成了音乐课目标,可以说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游戏对学生音乐的理解具有促进与带动作用。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可以进行音乐知识的检测,并消除单一的检测使学生产生的紧张感。同时,对学生音乐节律感的培养,对音乐意义的理解及体验,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去精心选择与创编相关游戏,即根据音乐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去引入游戏,通过游戏吸引学生专注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使音乐教学不至于脱离目标。

(四)生活常识游戏

游戏具有趣味性。从理论上来说,游戏越有趣味性,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入与生活相关的游戏,如生活中的常识性游戏。因为生活常识性游戏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也就更能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以生活常识游戏带动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生动而有趣,更易于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例如,在学习音乐休止符时,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选择“绿灯行,红灯停,黄灯等一等”的游戏。这个游戏充满生活气息,学生会感觉特别亲切,从而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很好地理解休止符的含义。

学生之所以对生活游戏感兴趣,是因为可以直接置身生活场景中,体验更深刻。学生对生活最熟悉,对来源于生活的游戏与音乐更感兴趣,也会更有参与热情。因此,游戏的设计与引入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将音乐知识点自然融入游戏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从而让学生在游戏有趣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不至于因机械记忆或理解而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三、结语

趣味性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把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音乐课的学科特点相结合,使音乐课的目标生成更具趣味性。因此,教师应该做教学中的有心人,立足课堂,找到更适合学生的趣味性游戏,让他们能在提升学科兴趣的同时,增强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优良的学习习惯。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