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视觉 让梦想之花绽放在校园田间

第8版:视觉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视觉
08

让梦想之花绽放在校园田间

——临沂半程中学“新劳动教育”为学生铺起成长“新跑道”

□ 策划/魏学成 管恩武 图/隗鹏 文/张桂玲

出力流汗,“犁”出育人新天地

“我们所做的不是单纯的劳动实践,而是以劳动实践为载体,以学校育人目标‘培养温暖有力、自立笃行的世界中国人’为统领,连接家庭、学校、社会,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形成的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雷明贵

【镜头回放】

从最初零敲碎打式成立兴趣社团,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构建完整课程体系;从校长雷明贵在操场上偶遇一名逃课学生,到学校与职业院校对接,为更多在学习上掉队的学生寻找出路;从几名学生的尝试,到劳动课被写进课程表;从瞄准全国劳动教育前沿辗转千里“南下北上”取经学习,到承办全国劳动教育现场会并作典型经验介绍……仅两年时间,临沂半程中学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便如破土的种子般焕发出强劲的生命活力——

近3年,半程中学围绕“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六位一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思路,建立了“3976”课程内容体系,即“三大课程群(基础性课程群、创生性课程群、发展性课程群),9类主题,76门课程”;依托“3131”课程实施体系,即“三课一周”和“三支一素养”——以固定开课、自主选课、兴趣约课与劳动周的实施方式,组建了学校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外聘专家3支队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素养,具体实施中融通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社区与田间、基地与企业等多维学习空间;完善了“1123”发展性评价体系,即实施“一册一袋两评三关注”的跟踪性评价。目前,逐步形成了全过程、全环节、全维度的“全景式”劳动育人新格局,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校48个劳动教育典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获此殊荣的半程中学,4年前还是一所面临办学窘境的农村薄弱学校。4年后,学校升入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数量翻了两番,连续4年获评全区教育教学综合评估镇街中学第一名。

“汽车实训室”“轨道交通教室”“轨道交通展厅”“数控机床室”“新能源室”“烹饪室”“面点室”“无人机室”“3D打印室”……在临沂半程中学的劳动教育中心,记者发现,这里的劳动项目不仅特别,而且深受学生欢迎。距离学校不到1000米、占地300亩的临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更为学校开展“新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核支持”。

“目前,学校根据学生意愿和校内外师资优势开设的40余门劳动选修课,全部有相应的活动教室。”雷明贵告诉记者。学校2000余名学生全部参与选课,烹饪、面点、无人机、3D打印成为最火爆的课程。“因为是自主选择,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教导处主任李玉杰告诉记者,变化最大的是那些原来讨厌上学的学生,“他们开始愿意到学校来了。那些平日学习没劲头、课堂上桀骜不驯的淘气男生,秒变积极分子,异常活跃。”

为给更多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出路,2019年,学校与多所职业院校对接,引进10余所中职院校的“拳头”专业,在校内建成了40多个劳动兴趣社团,包括面点、烹饪、布艺、陶艺、标本制作、机电、数控机床、医护等。

“把职业教育元素与兴趣社团融合在一起,再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雷明贵说,不仅如此,三大课程群包含家务劳动、社区服务、校内岗位体验、田间劳动、职业体验类和创新劳动课程等,覆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全景式”劳动育人。

以“石景制作”劳动项目为例,学校利用附近独有的山石资源及师资优势,由擅长石景制作的教师田士宏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将采石、制砚、绘画、篆刻、历史等多门课程融合并融入沂蒙精神,以此实现劳动课程里的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从采石到制砚到艺术设计,完成一个表现沂蒙精神的砚台,在学期末或者终结性学习阶段进行展览,贴星投票,并将优秀作品放入学校展览馆展示、永久存放。”田士宏说,这一过程既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又渗透了家国情怀的培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要给每个生命向上的理由,更要给学生创造‘向上’的空间和机会。”雷明贵认为,当学生上职校不再是无奈之选,而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因为选择而坚持、因为坚持而走得更远,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感谢我的母校!因为参加劳动选修课让我发现了自己所爱,并改变了我的命运。”3年前,学生贾俊豪参加了学校的汽车实训劳动社团,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重燃学习热情的他,考入山东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检修专业,参加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比赛并斩获季军,毕业后凭借出色的表现留校任教。

劳动教育最终带领学生走向哪里?在半程中学,“劳动相伴,点亮人生”“奠基学生终生发展,引领学生生涯规划”并不是漂亮的口号,一个个成长中的“贾俊豪”正是对这一理念和目标最生动的诠释。

“磨军粮”,沂蒙精神代代闪光

科学探究一丝不苟

“制砚”是严谨的技术活。

车床程序与“孔雀”诞生

收获喜悦

我们是“热暖通”专家。

“看得见”的家电原理

立志做“天下最好的厨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