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要谱好“四部曲”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现实中,受农村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影响,农村学生缺乏表达的兴趣和机会,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偏低。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谱好“四部曲”。
课堂引导,打牢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变。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时要讲究顺序,从远到近,从江潮的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的画面中,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启发学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情景怎样?你们有什么感受?”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到条理清楚,力求吐字准确、用词得当、语句流畅。同时,纠正学生不好的口语习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教会他们正常的交流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口头交际技巧,打好口语表达基础。
开展演讲,培养口语能力。新课标指出:“口头会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想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利用班队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语感,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其中,演讲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根据儿童善于思考、富于联想、喜欢寻根问底的特点,教师可以经常结合课文、生活等内容组织演讲会,如“看过《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后,我们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上台抒发自己学英雄、爱英雄的一腔热情,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广泛参与,向社会学习。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是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中进行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以及所受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教师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向社会学习,与人们广泛交流。例如,让学生回家后主动向家长、朋友、亲戚叙说一天见闻和学习生活情况。利用寒暑假,有计划、有目标地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我校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时,将活动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通盘考虑。在活动中,学生要精心组织语言,向少先队组织汇报。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
此外,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也是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在学雷锋纪念日,根据以往的传统,学生会为困难户、军烈属搞卫生、做好事。教师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然后进行动作描写练习。因为学生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语言表达也就能顺理成章。总之,只有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创造各种写作机会,增强学生的表达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看图作文,写说结合。作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按图上的人物分角色对话,并适当加上动作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对话和表演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从体验中发展想象力,并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