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 探寻“双减”下教育实践“新样态”
“小怪兽来啦……”
伴随课堂小电影《怪兽学校》的播出,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小学部二(3)中队的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在家长、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认真观察每个怪兽的特点,从服装到动作,分析得头头是道。这是该校家校共育课程 “家长大讲堂”上出现的一幕,也是该校借助家长学校资源打造“集合式”课后服务“能力场”的新探索。
延时课程+提质增效
涵养教育“本源”
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该校设计“教师答疑+社团互动”“两档时间+按需定制”等课后服务新机制,助力学生成长。
15:30—16:30,是该校延时选修的第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自主完成作业,辅以适当的课外阅读和课外拓展练习,由语、数、英3科教师分工合作,轮流为学生实时答疑。
“教师答疑中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巩固所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夯基培优,助力‘双减’。”校长董梅介绍。
“之前,我在家做作业时经常遇到不会的难题,不会做的只能空着;现在,参加了课后服务班,遇到‘硬骨头’能够直接找老师解决了。”学生文轩说。
16:30—17:30,是课后服务的选修活动时间。学校成立了“延时选修团队”,以任课教师为中坚力量,社会师资为辅助力量,围绕人文、科学、艺术、健康、道德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设置了篮球、话剧表演、“奥尔夫”小课堂、数学巧思维等31项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定制延时选修“套餐”,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走班制’和‘套餐课程’是我校的特色。让学生走进选修活动场所,改变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打破年级壁垒,实现年级段学生的互相交流,以大带小,能够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副校长徐婷介绍,学校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将理念上的“差别化教学”变成切实可行的“因材施教”,用多样的课程保证了“双减”的落地。
该校初中部还打造了“大讲堂”与“周清”结合的“周五课程体系”。“大讲堂”涵盖教师、学生、家长、公益4项主要活动,“周清”则以“学科活动日”和周学习的知识过关及达标为主。
学科教室+教研共同体
赋能实践“落地”力量
“把最优质、最丰富的资源配置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学生在这里可以享用最好的学习资源。”在董梅看来,充分利用学校强大的硬件设施,按照课程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及水平打造高品位的学科教室,可以让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
在龙德学校,学科教室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学习空间灵活、多元和智慧,让学习随时发生,为学习提供“直接且复合”的支持。学科教室的集成性使其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网络室、自修室等功能特点于一身,同时让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了“所有的空间都是资源,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
“我们的生物科学教室集探究室、实验室、标本室、图书室、模型展览室、挂图陈列室和网络室于一体,为学生感受生命世界、探索生命机理、思考生命奥妙以及了解生命知识创造出一种别样空间,让学生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一种‘学习场’的力量。”中学部主任秦萍向记者介绍,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学习兴趣比原来浓厚了,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们依托教研‘共同体’建设,将教学成果和课堂模式构建成‘模型’,通过分享、探究、深化,让青年教师可以模仿借鉴,达到‘百花齐放,心有方向,行有路径’的境地。”科研主任说。
学习合约+自主发展
探寻学科规律“密码”
“‘学习合约’上签下的每个名字都是我自主学习的最好注脚。”
“手中的每份‘学习合约’都将是我专注教学的最美宣言!”
近日,在学校2021级学生“学习合约”签订仪式上,学生代表和学科教师代表的发言让在场的家长备受感动。
这一切都要从学校推行的“契约学习”说起。
“契约学习既是一种以学习合约为载体的教育组织形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学习合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与教师签订的一份学习计划书。”秦萍说,有了“学习合约”,抽象的课程标准变得清晰可见,家长也能看得懂。这种“契约式”的自主学习将国家教材课程化,做成了“合约课程”,有助于建设“自主发展型”课堂,将学生的自主与责任、自律与他律融入学习全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合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改变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同时,‘倒逼’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每名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如何让每名学生学得更好,用‘契约’保证‘双减’政策的落地。”董梅表示。学校正在努力探寻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将学校建成持续创造幸福和师生愿意生活的学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