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支出办大项目 小县区办大教育
——潍坊市坊子区探索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编者按:“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在崇文重教的潍坊市,有一个只有36.2万人的市辖区——坊子区。2020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12.64亿元,新改扩建10所小学、23所公办幼儿园;2021年8月集中投用17所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数量占全市的1/4,新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优质学位11724个。今年下半年,再次投入5亿元,继续新改扩建5所小学和10所公办幼儿园,并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在全省群众满意度考核中,坊子区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由2017年的88.88分提升至2020年的99.25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新突破,赢得了“上风上水上坊子”的民生美誉。坊子区的做法为财力有限的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经验。
坊子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区东南部,面积412平方公里,人口36.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5%,下辖5个街道、两个发展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0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180亿元,占全市的3.1%,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在全省136个县(市、区)中排12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亿元,占全市的2.8%,地方财政财力较为紧张。该区现有中小学校45所,其中小学31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高中两所、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41960人,教职工2734人;有注册幼儿园109所,其中公办园36所、民办园73所,普惠性幼儿园(公办与普惠民办园)达106所,在园幼儿16957人,在职专任幼儿教师1664人。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坊子区立足区域实际,直面财政紧张、优质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不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短板问题,确立了“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目标,通过机制创新、制度改革、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激发了教育发展活力,探索出教育强区建设的坊子路径。
打造学校建设“坊子样板”
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坊子是一个因资源和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有新、老两个城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够合理。作为潍坊的4个市辖区之一,受地方财政影响,除了基础设施、民生等硬性支出外,在学校建设方面的财力有限。但是,根据学龄儿童增加情况测算,“十四五”期间,坊子区小学学位缺口7388个、中学学位缺口2985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缺口8824个,加大教育投入是必须做的事情。立足区域实际,坊子区抢抓国家扩内需、投资新基建的契机,以解决“城区学位不足”问题为抓手,多渠道争取资金,落实“校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集中力量办大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坊子区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先规划建设、优先配置资源,全区教育支出累计超过财政总支出的1/4。2020年以来,投入资金12.64亿元,新改扩建10所小学、23所公办幼儿园,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13410个、幼儿园学位5550个。其中,2021年8月集中投用17所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数量占全市的1/4,新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优质学位11724个。2021下半年,再次投入5亿元,继续新改扩建5所小学和10所公办幼儿园,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创新“PPP+教育”模式。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基于此,坊子区创新教育投融资机制,探索实施“PPP+教育”模式推进学校建设(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通过此模式,区财政仅需投入2%的财政资金(1400万元),即可完成7亿元社会资本吸纳,将4所中小学、5所幼儿园列入2020年基础教育建设PPP项目,有效地缓解中短期财政支出压力。2021年,坊子区再次通过该模式吸纳3.43亿元社会资本,新建1所小学、6所幼儿园,以财政小支出办教育大项目,打造学校建设模式“坊子样板”。
多渠道筹措资金。坊子区引导各街道(发展区)把教育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坊城街道投入700万元,为前宁小学扩建教学楼。九龙街道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九龙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建设。2020年争取债券资金支持,抢抓国家扩内需、投资新基建契机,申报补短板扩内需项目12个。申请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专项债券1.25亿元,新建九龙中心小学以及工业发展区实验学校幼儿园、李家庄小学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新增班额48个、学位1800个。
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今年9月,坊子区新建成投用12所公办园,提供优质公办学位6346个,公办幼儿园比例逐年增长。通过建立从上到下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协同住建、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采取补建、改建、移交等多种方式,提前完成居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行动,全部实现普惠办园,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华为爱维互联网公司合作,拟投资3亿元,新建14所智慧化幼儿园,在全市率先开展智慧化幼儿园建设。通过打造区级智慧化幼儿园管理平台,建设大数据中心,将日常管理、项目管理、教师管理、师幼评价等集成到统一的智慧化平台,达成智慧管理、智慧保教、智慧家园共育,推进学前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打造智慧幼儿园样板区。
创新招聘培养激励机制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自2017年以来,坊子区采取“互联网+”和高校现场直击并行等方式,通过聘请人力资源专家,围绕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4个维度招聘选拔人才,教师招聘模式不断优化、数量逐年递增、质量显著提升。2017年引进教师80人,2018年引进130人,2019年引进150人,2020年引进200人,2021年引进345人,增长了331%。其中,2019年,专业对口招聘本科及以上优质师资150名。2020年,在“退补相当”基础上,机构编制部门利用控编减编、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部分编制,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用于超编满编中小学补充专任教师,引进200名优秀教师。2021年,共分5个批次和类别引进教师345名,其中事业编制教师50人,控制总量内幼儿教师60人,聘用制中小学教师190名,聘用制保健教师20名,部属公费师范生1名,省属公费师范生4人,引进区外名师20人。近三年引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双一流”院校和重点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占比超过36%。
规划新入职教师成长路径。教师招聘过程中,坊子区强化学校自主选人用人与教师自由选岗择校相结合,用人学校全程参与岗位条件设置、考试、考察等环节,加大面试比重至60%,充分考察专业技能及岗位认同度。通过双向选择,实现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干得舒心”。教师招聘完成后,坊子区教体局根据基层学校需求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定制培训,内容涉及教育理论、职业道德、家校沟通等9个领域。培训实行综合考核,向成绩合格者颁发上岗培训结业证书。通过常态化开展入职100天研讨活动,及时了解新教师的感受与困惑,了解在一线的实际教学情况,细化完善培养路径,进行动态跟踪指导,及时给予新教师所需“养分”。通过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新教师牵线搭桥,寻找“师傅”,打破学区、校际界限,提供适合其成长的不同平台,以理念引领、课堂示范、远程指导等不同方式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行帮带,促使新教师加快成长的步伐。对成长快、走在前列的新教师“加餐”,进行区内展示、区外学习,让其成长为新秀,收获职业价值感、幸福感。个性化定制新教师培养路径,并进行动态跟踪指导。
探索实施订单式教师培训。一方面,聚焦区域师资优质均衡发展,与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平台合作,实施“领雁”支持计划,对100名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2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研员、科研员,以及50名乡村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培训,激发其专业发展内驱力;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萧山基地、张雪龙名校长团队等优质资源,对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3支队伍进行订单式培训,已培训3720人次。通过与中科院广州电子研究所、上海钛创星教育等合作,计划5年内培养5—10名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切实提升学校治校育人和教师教书育人水平。2020年,坊子区64名教师获评市级先进称号。2021年,28名教师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
健全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实施教师层级发展制度,设置新入职、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5个层级;以此为基础,从胜任型及以上层级中评选出437名中小学教师,组成优秀教育人才资源库,承担全区教育培训、教研、带徒、评审、跨学校岗位交流等任务,激励优秀教育人才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教育资源合理流动配置。人才资源库随教师层级发展评价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一次考核认定。此举一方面打通了城区与乡村教师流动通道,激发了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工作“有盼头”;另一方面,城区学校教师可选择到新建学校流动,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
全面落实惠师政策。2021年3月,坊子区在出台经费总额包干、职称岗位竞聘自主、绩效工资总量内高低自定的“一包两自”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绩效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向教书育人关键岗位倾斜,树立起“多劳多得、优教优酬”鲜明导向。并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杠杆导向作用,通过岗位分级竞聘,756名教师级别晋升,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2019年,坊子区成立教育基金会,通过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捐赠,先后支出专项基金125万元,用于表彰先进。同时,坊子区大力倡导教师关爱,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将各乡村小学青年教师集中安置到街道中心学校,统一实行公寓化管理,集中安置252名乡村青年教师;先后开通坊安街道、黄旗堡街道教师班车,协调开通至九龙街道、工业发展区公交车。2019年,采用“互联网+教育+交通”方式,开通教师定制公交,解决教师上班难问题。
坚持以生为本“五育并举”
取得丰硕育人成果
近年来,坊子区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分析教育发展动向,落实“五育并举”要求,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深挖劳动教育特色资源等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020年以来,教育部先后3次到坊子调研,中国教科院先后两次到坊子考察,省教育厅先后7次前往坊子指导。在承担两项国家级教育改革、1项市级改革任务基础上,2021年,坊子区新申报获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核心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两项改革任务,均为全市唯一。
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素养。坊子区以获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契机,打造政府主导下的“一域一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区域版图。“一域”是指校内一校一域,实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域”全覆盖。全区46所中小学分4个等次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开辟专门区域进行手工、种植、家政活动;在“一班一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试点,尝试引进无土栽培的“智能大棚”,做到校内人人有劳动岗位、不同年级有相应实践基地。“一路”是指依托区域内特色农业、工业、非物质文化等产业优势,围绕“现代农业”“智慧劳动”“非遗传承”等12处校外实践基地,打造“一路”劳动教育精品研学路线。同时,依托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潍安路乡村振兴示范区等资源优势,建设“智慧制造”观摩研学路线;以玉泉洼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水墨庄园家庭农场为重点,建设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研学路线;以潍坊市风筝产业基地、工业发展区王一风筝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建设“非遗传承”劳动教育观摩体验研学路线。
深化“互联网+坊子教育”改革。创新开展编程教育与创客教育。一方面,通过与中科院广州电子研究所合作,成立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建成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涵盖9个功能模块,18个应用场景,为三至七年级学生提供研学体验服务;与上海寰钛教育合作,共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建立人工智能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治理模式。目前,全区有21所学校开展了无人驾驶编程车研究,4所学校建设了人工智能比特实验室,18所学校开展了智能机器人项目;与武汉天喻合作,搭建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端口,共建坊子智慧校园。坊子区于今年1月成功举办首届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吸引200余支队伍、600多名学生参赛;7月,顺利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省赛,坊子区有18支代表队入选,数量列潍坊市第一位。在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坊子区的3支代表队参加了Make X机器人挑战赛和TAI智能车挑战赛项目,全部斩获一等奖。其中,潍坊弘信学校代表队在比赛现场接受央视“新闻1+1”节目记者采访。
“一校一品”开展艺体教育。针对美育和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坊子区2018年开始探索推进艺体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创建工作,推动学生个性的最优发展。一方面,建立一支有校长、艺体教师和班主任参与的“一校一品”建设队伍,将学校艺术体育“一校一品”项目与学校办学理念有机结合,全面推动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坚持本土化、课程化、普及性、全面性原则,指导学校根据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将特色项目纳入校本特色课程编写内容,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的特色项目。目前,各学校结合实际选定创建项目,并初步形成特色品牌。区教体局完善推介展评、联赛展演和考核激励机制,重点推介一批创建工作典型品牌,引领学校品牌建设,让“一校一品”艺体项目建设真正落脚在学生艺术素养、体质提升上。截至目前,坊子区拥有市美育特色校1所,艺术工作坊7个,特色艺术品牌30余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12所,全国篮球特色校1所,潍坊市手球后备人才基地9所,潍坊市传统项目学校3所,鲁能青训人才基地两所。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坊子区启动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工程,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将发展目标分解为包括学校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家校共育在内的20项重点工作,并通过完善机制不断推进。
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党的领导。2020年以来,坊子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召开8次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将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待遇等教育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予以优先保障。2019年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坚持“有议题即开例会、有事项即督查调度”机制,责任部门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区委教育工委全面指导中小学校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展专职副书记抓党建能力提升行动,提高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近年来,坊子区开展中小学校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打造了龙泉实验小学“HE•党建”、北海教育集团“四爱教育”等党建品牌。同时,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突出教师、教材、教法3项改革重点,将爱国主义和“四个自信”教育贯穿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摸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种子课程”,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道德信念潜移默化地播在学生心田。该做法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改进行动。从2018年开始,坊子区整体推进生态性课堂和生本化教学。通过3年的研究、实践,在试点学校的带动下,形成了主题或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导引下的问题驱动课堂、简约灵动智慧、5A、四度等课堂处理方式,整体改善区域课堂教学生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区域层面,探索形成了学校推进的“校长引领+专家指导+优势学科突破+其他学科跟进”路径。课堂的改变给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截至2020年底,坊子区以占全市1/30的人口数获取了1/10的优秀生席位。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一方面,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坊子区探索构建绿色增值评价机制,树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发展理念,以学生发展状况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指标,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功利化倾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以打造全市首个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坊子区从“引进—培养—管理—关爱—底线—退出”6个环节形成系统管理闭环,以基于教师生长、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和育人实绩导向。此外,聚力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坊子区分学段成立了尚文教育集团、实验幼教集团等4个教育集团,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以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学前研训一体培训为突破点,“一校一方案”探索城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学校均衡发展路径,实现优质学校示范引领、农村或薄弱学校共同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稳步前进的坊子学子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每名学生搭建放飞梦想的舞台
阳光大课间让学生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