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提升教研专业引领力 汇聚思想变革新动能
今年10月18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诸城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实验区成为12个入选地区之一。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全体人员群情振奋,“提升教研专业引领力,汇聚思想变革新动能”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愈发高涨。
“自我效能的提高和内部的学习氛围对教研员本人的专业胜任力有着显著影响,不同学科教研员的成长更需要协同学习、文化引领……”在共读“中国经验:教研制度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专刊后,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加强在分享中这样说。
这样的集体主题共读已经成为该市教研员的“规定动作”。写作互促群的思想碰撞、各类共同体的辩论争锋等,都在不断激活教研员队伍,悄然推动着教研员们的思想变革。
专业阅读:积淀思想变革的厚度
该院一直致力于让阅读成为全体教研员的工作职责、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此制定了《关于加强阅读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教研员必须以工作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兼顾个人兴趣,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做到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每月至少阅读1本书,年阅读量不少于200万字。初中语文教研员郝忠勇每周阅读一本书,仅今年就阅读了几十本专业书籍,真正做到了将读书融入工作和生活。
同时,他们还聚焦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强化了集体主题共读。每年度向全院推荐3本图书,每季度组织1次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如第四季度,围绕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如何有效落地的问题,推荐了《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为共读书目,在集体交流中不断深化理解。
教研员还聚焦学科教育,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沙龙活动,形成“教研员带着教师读”的良好风气,从而达成思想的提高和积淀。
专业写作:追求思想变革的深度
将阅读与实践进行有效联结,提升教研员行动研究的品质,是落实“思想变革”的重要保障。为此,该院组建了“写作分享互促群”,开展专业写作“三个一”活动,即“提倡每日一记,做到每周一文,开展每季一评”。该院要求教研员们每日撰写读书笔记,每周以读书体会、教研案例、工作反思等为主至少成文一篇,每月择优在群内至少分享两篇,并根据在群内分享的数量和质量评选“思想变革季度人物”,真正将阅读与问题、思考、行动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教研员隋建福说:“看到了,思考了,忘记了,放下了,这是过去我读书的四部曲……现在学着将读书时的所思、所想即时记录下来,与高考试题研做、教学视导等日常实践相结合,觉得很多工作找到了理论的支点。同时,看群内大家的分享,感觉在不断学习中深化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很有裨益。”
据不完全统计,该群组建4个月至今已收集到306篇文章,共计约78万余字。写作分享互促群的构建,在倒逼教研员进行写作交流的同时,也在问题碰撞中实现着智慧的提升。
专业协同:拓展思想变革的宽度
独行快,众行远。为了帮助教师解决课堂变革过程中的困惑,今年暑假,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科发起了“一道读书”活动,吸引了336名骨干教师参与。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现象,团队成员在教研员的引领下,共同阅读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让学习目标真正在课堂中起到统领作用。
“离开了课堂的研究是空中楼阁。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正所谓研而不教则虚。教研员将思想融入课堂实践,更能找到理论的落脚点,才能做真教研,让教研真落地。”初中英语教研员牛金平在“试水”一周后感慨道。为了解决区域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素养”现象,他组建了“初中英语专业发展共同体”,对一个学习模块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并亲自执教一周进行验证和示范,对教研成果进行矫正和有效辐射。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研员要当好先锋,就必须确保方向要准。因此,瞄准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提升教研专业引领力,汇聚思想变革的新动能,是推进全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关键所在。”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刘焕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