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亮”传统文化 赋能立德树人
近日,在曲阜师范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梅琳布置了一份特别的思政作业。随后,她收到很多“形象”的答卷:别具韵味的汉服设计、古典精美的剪纸、清新淡雅的水墨……
原来,王梅琳希望用传统文化结合思政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和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纷纷运用绘画、书法、设计、多媒体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从中感悟到的文化自信。
一份作业的背后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的思政教学大舞台。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用传统文化“穿针引线”,把思政印入了学生的心坎。
强化自身“赋能”
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按照惯例,每年开学前,学院的思政课教师都要走进“三孔”,开展现场体验式教研活动。他们一起聆听专家的讲解,围坐在杏坛周围,仰望孔子的人格和精神。回来后,教师们还要开展专题研讨、撰写调研报告,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课程教学,与学生共享实践调研成果。
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安增说:“曲阜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积淀,对思政课素材收集者来说,堪称一座‘富矿’。这些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总是给人以直抵灵魂的震撼。如何将传统文化精华转化为教学资源,助推大学生成才成长,是我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场体验式教研,让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出灵感的火花。”
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是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学院为思政课教师统一配备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论语诠解》《孔子文化十五讲》等必读书目;鼓励青年博士讲授校本课程“孔子与儒家文化”,在教与学中加速成长;为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学院开展传统文化专题研修培训,将儒学专家杨朝明、青年泰山学者宋立林等十几位专家学者请进课堂,引导教师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中;为构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学院采取多种激励手段,鼓励和组织思政课教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涵养了教学团队的儒雅之风。
近年来,由李安增带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成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题,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等10余部教材和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等CSSCI期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等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兼具科研与教学能力,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思政课成果展示教学骨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思政课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以及“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打造多彩课堂
以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子贡问交友问题时,孔子告诉他‘忠告而善道之’,也就是说对待朋友要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论语》中有很多指导我们识人和相处的具体原则。比如,了解判断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教师鲁昕看来,在如何直抵学生内心,打通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阻隔屏障方面,理论教育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案例教学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疏导说理不是颐指气使,而是润物无声。
早在20世纪90年代,曲师大开设的“论语”选修课便在全校火爆。近年来,学校形成了4个学分的儒学经典必修课和涵盖60余门“传统文化公选课”的育人体系。“孔子与儒家文化”“孔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导读”等课程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在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中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学校有效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在教学中采取专题教学、演讲比赛、历史遗迹探访、舞台剧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了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良性互动。在该校,思政课不仅有抬头率,而且有点头率,一批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课程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山东省优质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入选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名单。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获批“山东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两个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穿越时空,在青春校园里落地生根,焕发出蓬勃的新生力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润物无声又掷地有声。
育人更育心
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临近毕业,已经大四的韩凯乙把去实习基地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周两次课,学生们口中的“凯乙哥”都会如约来到他们身边。
学院在建立实习基地之初便确定了“走出去”的发展思路——不仅要在校园内帮助大学生学习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应成为在全社会推广普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迄今,学院先后在2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践基地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指导教师从选题到活动中的指导,再到活动成果考核,全程参与,开辟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渠道。
“大学生讲的课很有感染力。他们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舞学生勇于拼搏,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言必信,行必果’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优秀的人格和品质。在大学生的传播和感染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热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们心中。”在日照市海曲高级中学,一名思政课教师对曲师大学子竖起了大拇指。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突出效果体现在育人上。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以增强。2019年,由学院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三等奖。团队成员陈邦璐说:“这个活动一公布,我们就立马报名了。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老师带领我们设计思路、打磨讲稿、设计PPT、纠正仪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此外,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大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等竞赛中,学生斩获多项特等奖、一等奖。同时,学生还受到评委的广泛好评。
“中华传统文化从来不缺少魅力,缺少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传播。”这是曲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的认知,也是他们开展改革实践活动的动力。如今,在这里,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