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劳动”课程:让幸福绽放在四季
——临沂第十七中学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侧记
“错把麦苗当韭菜、以为南瓜长在树上、不知芝麻为何物等情况在我校学生中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城里孩子缺少和土地接触的机会。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注入人文思考,契合我们‘积极教育、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及我们的柳青地域劳动文化。我校研发的‘幸福柳青’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农耕文化、动手实践、开展生物实验及科学探究等方式,全面拓宽知识边界,提高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增强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意义。”关于劳动教育,临沂第十七中学校长史传杰这样说。
据该校负责研发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师介绍,学校研发的课程涵盖了4个主题,从“归田园、幸福树、丰收节、落叶美”4个方面全面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将植物的一生作为课程主线,让学生在劳中学、玩中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课程设计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课程整合,形成新的认知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徐涛告诉记者,学校各学科教师分别从德育、人文、历史、生物、地理等角度,对生命成长和幸福追求的知识进行梳理,把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教育融入课程中,形成了“幸福柳青”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上半年,学校开展了以“春播、夏长”为主题的“归田园”“幸福树”课程,下半年开展了以“秋收、冬美”为主题的“丰收节”“落叶美”课程。
学校规划好45块土地后,就集中招募劳动教育辅导员,并且分田块到班级,实行“辅导教师包班制”,使得班班有责任田。劳动教育辅导员组织本班学生开垦土地,种起了瓜果、蔬菜,种植了粮食作物。
春天,教师们带领学生翻新土地、平整土地,在平整的土地上划分菜畦,点种了花生、香菜、油菜、大头菜,还栽植了苹果树、杏树、桃树、梨树、银杏树等。午饭过后,总会有学生跑到他们班的“责任田”里,蹲在田边欣赏破土而出的嫩芽。“偶尔发现一株杂草,我便用手狠狠地将其拔起,唯恐这可恶的杂草抢走心爱的‘杰作’一点儿养分。”一名学生在观察日记中这样写道。
夏季,植物的叶子有点儿黄,说明该施肥、浇水了。劳动课上和课余时间,全班学生头顶烈日,轮流用铁锨给他们的“杰作”施上土杂肥,然后浇一股清泉水。菜叶上有蚜虫,学生利用午休时间蹲在田间地头,从植物的根部一直找到植物的顶部,把叶子的正反面都翻遍了,不放过一只蚜虫,直至将其全部消灭。
每年从3月份开始,该校学生就在劳动教师和生物教师的带领下,写《一棵杏树的四季人生》观察日记。学生从含苞、吐蕊、绽放、盛花、长叶、结果、成熟、落叶等阶段,链接《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杏树从开花到结果的发育过程。
杏子成熟了,全校范围的“幸福树”直播课程开始了。一棵杏树,在师生的眼中、嘴中、手中、心中变成了人文的、生命的、幸福的象征,变成了抹不掉的文化印记。学生们都知道:“这棵杏树刚移栽来的时候,才结了十几个果子,现在结了这么多果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自然与它顽强拼搏的生命力是分不开的。由于大家经常给这棵树浇水、施肥、捉虫,它才有了今天沉甸甸的果实。所以,你若努力,无人能挡。成功是努力拼搏后的水到渠成。当大家一起用汗水浇灌心中的树,便可望幸福树、赏幸福花、尝幸福果、做幸福人!”
夏去秋来,“丰收节”到了。
各班学生跑到“责任田”里开展农事体验,收获劳动成果,交流种植经验,分享劳动果实。趁这机会,学校开展了“丰收节”选美大会。一名教师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一下子,各班‘责任田’里热闹了起来。各班学生将进入收获期的白菜、胡萝卜、大葱、芹菜、南瓜等,挑选个头最大、品相最好的参加选美大会。有的学生精心设计,给自己的‘杰作’穿上漂亮的‘外套’;有的学生给自己的‘杰作’‘梳妆打扮’一番,抱到展台上一展劳动收获的风采。”
冬天到了,金黄的树叶飘然落地,教师们带领学生开启了“落叶美”项目学习:有的学生将金黄的树叶制作成优美的书签,轻轻地夹在心爱的图书里珍藏;有的学生将其制作成标本;有的学生在图画本上画出各种类型的简笔画,再用金黄的树叶粘贴。就这样,看似普通的落叶,经学生劳动的妙手“再创造”,一幅幅杰作“定格”在他们心中……
历经两年实践研究,今年1月28日,临沂第十七中学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柳青课程研究”顺利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全国第三批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评审,被评为优秀课题,并于9月份入选教育部校本课程项目内部交流材料,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
临沂第十七中学学生在采摘成熟杏果,分享幸福果实,品尝幸福味道。
临沂第十七中学学生收获了自己种植的白菜与胡萝卜,参加学校“丰收节”蔬菜选美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