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界定课堂的“长宽高”
——莒县以新常态教研构建“双减”课堂新生态侧记
“在这次体验式教研中,完成第一次试讲,听取了教研员李老师的指导和各位的不同见解后,我连夜进行了第三次备课。感觉完善后的教案各环节更连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内容解读得更全面、更深刻了。”莒县夏庄镇中心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李彦坤说。
莒县瞄准课堂教学关键点,从改革教研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两方面发力,总结提炼出“3-2-3”体验式教研新模式和“五环递进”自主课堂模式,全力打造教研新常态,积极构建课堂新生态,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推动了“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莒县的“3-2-3”体验教研模式,即“3次备课——2次讲课——3次研讨”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模式。这个过程中,学科教研员全程指导,由原来单纯听评课,变成2至3天的立体式全方位教研,引领教干教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体验式教研活动准备阶段,是提前1小时抽签决定讲课人或主讲人及顺序,打破了“业务干部是观众,教师是演员”的传统教研方式,业务干部亲身经历整个活动过程,全程参与各环节活动,亲身体验并强化对教学教研的认识。
体验式教研模式,引领教干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大大提升了教干教师特别是农村业务干部的专业引领水平和村小教师课堂执教能力。“这真的是一个经验分享、智慧共享的过程。对个人素养来说,这是一个真实的升华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莒县夏庄小学英语教师薛科喜对此深有体会。
为确保“3-2-3”教研模式全覆盖,莒县发放了教研需求调查表,根据各学校的需求菜单,安排教研员轮流下沉至学校引领教研、指导教学,因校制宜破解村小教研难题。
招贤镇中心小学校长许彦强介绍,该校所属村小多、布局分散,镇域均衡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在“3-2-3”教研模式下,学校创新实施片区教研制度,将相邻的村小组成村小教研共同体,学校为每个片区各学科培养1名种子教师为学科教研带头人,定任务、下指标,组织本片区内教师按部就班开展教研。推行这种体验教研模式后,村小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合力教研、集体研讨成为新趋势。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精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教研室帮助村小脱困的有效途径。教研员及名师与村小青年教师同备一节课,再在不同的班级上课,课后共同进行研讨、磨课。村小教师经历“示范、互动、合作、对话、思辨”系列过程后,教学观念悄然改变,专业化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制约村小发展的根本问题有效缓解。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融合示范课、听评课、专题讲座、座谈等多种教研策略,打造了新型教研文化,构建起“以学为主”的课堂新生态。
开展“3-2-3”新常态教研实践,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催生出“五环递进”自主课堂范式。这种以自主课堂范式为基本架构的新生态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课堂生成,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在学期初开展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将课堂教学范式展现在新教师面前,实现了理念与课堂实践的有效整合。”莒县青岛路小学副校长刘连叶说。“借助学科教学研讨会、教研员驻校教研、分层教研等活动,使自主课堂理念深入人心,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莒县小学教研室主任欣喜地说。
莒县从新常态教研切入点为教师发展赋能,以新生态课堂为落脚点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习发生在课堂,让问题解决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让“双减”落到实处。“课堂上学好了、学足了,就能把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真正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莒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总督学焦广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