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乳山:“双减”落地优化教育生态 高密 用心用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夏津:学科教研中心“激活”教师发展动力 日照: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行动 图片新闻 龙口市优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流程 德州市德城区中小学开展 “快乐奔跑,健康成长”活动 菏泽市牡丹区:做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 冠县:法治教育护航学生成长 寿光:化解教育诉求 提升社会满意度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乳山:“双减”落地优化教育生态

□ 李全刚

“双减”政策如何落地?工作如何推进?乳山市教体局认真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实施作业提质、课堂提效、教师提能、管理提档的“四提”策略,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业提质,做好“加法”与“减法”

“以前,周末有很多作业,还都是书本上的作业,孩子没有时间做喜欢的事情。现在不一样了,写的作业量少了,有时老师还会布置实践作业。本周,老师就让孩子搜集关于孝道的故事,我就带孩子来金牛山公园研读‘二十孝图’,同时享受一把‘母慈子孝’的温馨。”乳山市西苑学校一名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做法很是赞同。

据家长介绍,孩子因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书写得更认真了,而且有时间做手工、读书、走进展馆,有了更多自我提升的空间;家长们因为不用再为作业跟孩子“斗争”,感觉更开心了。

乳山市教体局为切实抓好作业环节,确保“双减”实效,做实作业设置与管理“加减法”。

“加法”:作业设置加质,作业管理加力。

以3所“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校”辐射带动各学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精准配置作业套餐、诊治作业质量、生成作业习惯等成熟做法在全市推广。

探索“级部统筹为主、学科协调为辅”的“441”管理新机制。凡没有经过集体备课、没有经过级部审批、没有分层分类、不能全批全改的均不放过;坚持发展兴趣与探究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与巩固提升相结合、反省自悟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探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适性作业”;建设覆盖全学段、全学科以知识点、章节、单元为模块的精品作业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由教研部门对各校作业“质”与“量”实施过程性监控;由教体局负责构建作业评价有效机制,落实“日督查、周反馈、月通报”监管制度,将作业管理作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减法”: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课堂提效,优化教学与教研

校外减时,校内提质,“双减”之下更要向课堂要效益。乳山市教体局结合校情、教情、学情,在优化教学与教研方式上做文章。

教学方面,各学段以不同教学形式为抓手,学前围绕幼儿游戏教学、小学围绕情景化教学、初中和高中围绕大单元教学、艺体学科围绕“微格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方面,整合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1+1+N”教研共同体,充分激发教育合力,整体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教师在“线上+线下”联动教研中观摩研究课例,开展常态化教研,共享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为精细备课、精确授课、精准辅导提供有力支撑,为学生提供最优指导,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教师提能,提升专业素养

“我任教物理,结对帮扶了两名年轻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备课、研课、听课、评课。听课时,发现某个知识点讲解得不到位,我就走上讲台做示范……我还带领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诸往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孙建智在乳山市百名学校业务干部专项素养论坛上的现场答辩。

学校教育提质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乳山市教体局为提师能,着力促推一线教师与业务领导成长、成才、成名。

开展“青蓝工程”,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助力新入职教师成长;设立“青年教师成长驿站”,搭建“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擂台,评选“乳山教坛新秀”,为青年教师铺好“一年业务熟,三年成骨干,五年挑大梁”的专业发展之路。

利用“三项基本能力”达标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命题组题、课堂教学设计、新技术应用等能力;加强33个学科“名师工作坊”建设,发挥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名师集约优势,通过进校送课、送经验等活动,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管理提档,把服务做精细

“教室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业;操场上,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科技室里,教师与学生们对着不同的教具谈论各类科技问题;图书室里,学生们在静静阅读;朗诵室里,学生们在集体诵读经典……”这是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下午4点20分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时光。据该校校长于莉说,学校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采取“1+X”的服务模式,即“作业辅导服务+素质拓展服务”,将自主作业、经典诵读、艺体课程、实验探究等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们在放学后的校园里快乐追梦、幸福成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