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威海市文登区峰山小学力求让学生“减”出来的时间过得“有意义,有意思”——
自“游”自在 玩转课间
“捡石子,丢石子,跳呀跳呀跳房子。左脚抬,右脚跳,转了一圈儿换脚跳……”下课音乐响起,学生们在操场上边唱童谣边跳房子,单脚、双脚交换着来,把传统游戏玩出了新花样,趣味无穷。这是威海市文登区峰山小学的课间10分钟,学生们欢天喜地玩游戏的景象。
“双减”政策下,学生拥有了更多自由时间、玩耍时间。这些时间,学生玩什么、怎样玩,是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该校德育主任张媛媛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游戏等于学习。学校的作用就是帮助儿童进行经验的梳理、提炼和分享,帮助他们向着深层次的感悟和体验发展。为此,学校开展了课间游戏的课程化研究。
课间游戏课程以“自‘游’自在,玩转课间”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游戏精神,以此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课间10分钟,游戏以“小”为宜。跳房子、翻花绳、挑冰糕棍儿、扇板儿、拈石子、编花篮、投沙包等传统游戏,玩法简单,工具小巧,成为学校课程研发的首选。学校依据游戏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挑选了20种传统游戏,分年级推送给学生。
传统游戏一经推出,便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翻花绳”里技巧的比拼、“挑冰糕棍儿”中细心的较量、“拈石子”时灵活性的比试、“扇板儿”瞬间臂力的对抗、“编花篮”时合作的考验……每个游戏都深深吸引着学生。
“在学校里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回到家更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儿。”四年级(1)班学生王奕壹告诉记者,现在,这些游戏不仅成为他与小伙伴们共同的“语言密码”,而且成为与家人共度休闲时光的“首选项”。
“传统游戏的新奇劲儿,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淡。只有解读游戏行为,把握教育生长点,引导建构新的游戏,才能支持并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改编与创编,为传统游戏赋予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游戏创编活动分创意征集、班级推广、全校海选3个阶段进行。
“创意征集令——等的就是你”一经学校公众号推出就得到了全体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响应。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精选游戏、研究规则、讨论方案、游戏验证、修订改进,乐此不疲。创编后的游戏(包括对传统游戏的改编及独立创编的新游戏)通过班队会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们通过“设计宣传画报——现场解说——模拟演示”等形式推广自己的创意设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是一场游戏的PK,又是一次智慧的较量。最终,学生投票选出了3个“最佳创意小游戏”。
班级推广阶段。由班级最佳创意小游戏开发家庭录制游戏玩法视频,在本班级推广,而后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在课间组织学生畅玩。
全校海选阶段。各班将班级创意小游戏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做成宣传海报,在校园内集中展示宣传。同时,将玩法视频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选出10个“最佳创意游戏”。
校级“最佳创意游戏”一经推出便火爆校园。“环环相扣”让沙包从滚动的铁环中穿越而过,“棋逢对手”将“跳房子”与“东西南北”游戏相结合,“绳有千千结”在翻滚的大绳中融入花样跳绳,“小尾巴摇啊摇”将“揪尾巴”与“木头人”巧妙融合……
体育课上,这些创意游戏也被引入,学生在游戏中强健体魄、愉悦心灵。
不只如此,学校还紧紧抓住首次创编游戏成功的契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游戏新玩法搬上了新学期运动会,集挑战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各种“花式”游戏在开幕式上惊艳亮相:欢乐夺宝、齐心协力搭积木、当陀螺遇上保龄球、编花篮抢凳子……
该校校长刘爱芳表示:“‘双减’并不是一‘减’了之,而是要让学生‘减’出来的时间过得‘有意义,有意思’,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