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硬核人才政策引进博士三百余人
本报讯 1月21—23日,潍坊学院第五届博士“鸢都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是该校举办这项活动的第五个年头。通过此项活动,该校近年来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提高人才待遇,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人才引进支持体系,先后将300余名博士人才“纳入囊中”。
待遇上不封顶
全力支持人才引进
据潍坊学院人才工作专员李庆军介绍,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类别、两种方式”。“三个类别”为“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海内外优秀博士”,两种方式是长期聘用(聘期5年及以上)和短期聘用(聘期一般为3年)。
对长期聘用的专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学校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待遇上不封顶,可执行年薪制或协议薪酬制。对长期聘用的海内外优秀博士,可享受最高60万元安家费,8万—1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以及两年内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助。对短期聘用人才,实行年薪制,“一人一策”约定目标任务及薪酬标准,年薪25万—300万元。聘期内,参照长期聘用人才标准,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租房补贴。除此之外,来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同时享受潍坊市的相关人才政策待遇。
为更加灵活地引才用才,该校探索实行教师准聘长聘制度。“就是由学校自主设立准聘教授、准聘副教授岗位,对新引进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准聘岗位,按照同级长聘岗位人员标准,享受相应工资和福利待遇,并可按照准聘身份开展学术活动。”李庆军介绍说。
“潍院学者”“青创团队”
给予人才成长更广阔空间
为更好地促进人才发展,学校实施“潍院学者”人才工程,分为领军教授、特聘教授、“杰青”、“优青”4个层次,每个层次配套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潍坊学院人才办李一冉告诉记者,学校对遴选的领军教授每年给予80万元津贴支持,对特聘教授每年给予40万元津贴支持,对“杰青”每年给予20万元津贴支持,对“优青”每年给予10万元津贴支持。其中,领军教授和特聘教授还可选择实行年薪制。对新引进人才,近5年成果达到“潍院学者”领军教授、特聘教授标准的,可直接纳入相应“潍院学者”人才工程。
同时,为打造一批高水平人才团队,学校实施“青创团队”培育计划。“对入选的团队,学校两年内给予最高60万元的经费支持;期满考核合格后,可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并给予最高20万元奖金。”李一冉说。
打破人才“边界”
开启潍院“校企共享模式”
为打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间的人才“边界”,学校大胆探索,联合有关企业创新性实施“校企共享人才”模式。校企共享人才以离岗创业或科技挂职的方式前往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同时参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工作。学校与潍坊市达成构建高层次人才资源校地校企共享共用机制的共识,潍坊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潍坊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潍坊学院校地校企人才共享发展的通知》。
该校科研处处长赵文亮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与6家企业合作共享引进5名博士及两名高层次人才,并与歌尔股份等企业达成人才战略合作框架意向。其中,引进的天瑞重工李永胜教授,成功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带动学校的磁悬浮和水压传动两个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共享引进的罗亚非博士,来潍后创办鲁欧智造公司,填补了国内光电芯片测试技术的空白;与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共享引进的两名博士,均入选“鸢都产业领军人才”。
“人才资源共享提升了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水平,破解了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难题,实现了校地校企互利共赢。”赵文亮如是说。
持续推进人才引进
多方发展硕果累累
从2018年到2021年,学校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博士“鸢都行”活动。记者了解到,通过这项活动,先后有300余名博士来校工作。目前,在校工作的博士已接近500名。人才引进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学科专业综合实力,也提升了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学校的高层次人才还积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据赵文亮介绍,学校实施了“高端人才服务企业”行动计划,2021年选派两批共84名青年教师和教授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达74家。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76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5398万元。另外,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博士人才建设的“潍坊RCEP研究中心”成功入选省级智库,获得智库成果12项,大大增强了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难题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