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为“科技冬奥”贡献“山师力量” 北京冬奥开幕式上的山东学子 中国海洋大学 取得海洋热浪研究创新性成果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开展“携手迎冬奥,齐心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 少“扰师”也是一种“减负” “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 春晚舞台上的“思政课”更生动 图片新闻 兰陵三小:学生人人会练武术操 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举办青年教师“星光论坛” 青岛大学社会实践引入第三方评估 全国首个花生新品种在青岛农大问世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高志毅、孙维君

为“科技冬奥”贡献“山师力量”

本报讯 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全世界带来了一场充满文化自信、饱含中华民族浪漫基因的视觉盛宴,开场的《立春》节目以新颖的表演形式传递出“春”的勃勃生机,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与担任节目编导的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志毅的心血与努力是分不开的。

据高志毅介绍,《立春》节目表演共约3分钟,来自我省莱州中华武校、宋江武校的学生参与排练。最初排练时,学生们用的是不锈钢管和钓鱼竿组装的道具杆,基本上每个月就损耗过半。在两个多月的前期排练过程中,500根备用杆坏了修、修了坏。为了最后的“零瑕疵”,除了表演者的辛苦排练,还需要一套精准的科学计算来辅助:一个圆是360度,台上一共393人,站成4圈,也就是每3.6度站一个人;为了达到自然、密切、柔和的整体效果,并配合好音乐的节奏,人和人、杆和杆之间的节奏关系最快速的时候达0.125秒每节拍。“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回家看看父母,跟妻儿补过春节。作为教师,踏踏实实工作就是为祖国、为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演出结束,高志毅感慨道。(胡怀旭)

本报讯(记者 孙荣光)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的高山滑雪比赛更是令人万分期待。在此之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孙维君作为北京冬奥会赛事冰状雪赛道制作技术研究团队成员,以过硬的专业能力积极助力“科技冬奥”,圆满完成了北京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冰状雪赛道制作工作,为北京冬奥会贡献了“山师力量”。

一直以来,我国的冰雪产业科研积累较为薄弱。由于受到国外技术的封锁,国内仅有少数大型滑雪场进行了粗放式的冰状雪赛道制作实验,对冰状雪赛道制作的定量科学研究经验非常有限。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提供技术保障,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秦大河的带领下,我国正式组建北京冬奥会赛事冰状雪赛道制作技术研究团队。

2020年,孙维君应邀参与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题——“不同气候条件下冰状雪赛道制作关键技术”项目,具体负责冰状雪赛道制作注水方案任务。从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到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再到北京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孙维君经常带领团队成员冒着-30℃的严寒开展科研攻关。他打破了过去“以人工经验”为主的赛道制作方法,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冰状雪赛道特点,结合不同天气条件,精确量化了冰状雪赛道制作的注水方案,研发出适用于中国滑雪场冰状雪赛道制作的关键技术,提升了赛道的品质和科技含量,受到项目组专家的广泛好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