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四层双线三全”让思政课更生动
讲故事、谈理论、举事例,畅谈如何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春节刚过,一场旨在推进育人铸魂的“四层双线”课程思政基本功大赛便在新泰市龙池小学火热开场,来自全市各学校的301名选手就时政话题进行个人述评,探讨交流如何把理论活化为入脑入心的思政实践。
“四层双线”,即校(园)长、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4个层面,通过线上展示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和线下展示育人方略、时政述评、说课两条线。其实,课程思政基本功大赛只是该市打造大思政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泰市教体系统注重发挥课堂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党建、思政课、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思政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全学科教师和社会各界各层面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策略,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校长讲思政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都把一周发生的时政大事,特别是和学生学习成长密切相关的事情,向全体学生进行时事播报。这既是一次时政教育,又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领。”龙池小学校长郭业义在谈到校长讲思政的意义时说。
“在校长的每次讲话中,我都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关心、关爱。他指导我们做创城小志愿者,爱护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城市。”“校长给我们讲了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故事,我真的为我们党一心为民的情怀点赞。我要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很多学生表示深受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以“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深化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把思政课堂“搬”进社会
“上思政课不能把硬邦邦的理论直接‘扔’给学生,而应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真正上好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代表李孝臣谈了自己对大思政课的理解。
高鑫瑞是汶城中学高二学生,上学期那堂“搬”进博物馆的思政课让她印象格外深刻。这堂课,教师把思政课与红色研学融合在一起,带领学生走进毛泽东文献博物馆,将现场知识授课、思想教育与寻访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在这里,我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了直观、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高鑫瑞如是说。
广大思政课教师牢记“六要”标准,紧紧围绕“八个相统一”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用好劳动实践基地,设立“跟着节气去劳动”思政课程;挖掘红色(绿色)研学基地思政元素,打通“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之间的“连接线”;利用假期开展“讲述抗疫故事,树立制度自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社会、强化自信。
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
“每名教师都要担当起育人铸魂的
政治责任,坚持守正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融入每门课程并体现在每堂课上,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新泰市教体局局长崔玉军表达了对构建大思政课的认识与理解。
该市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各学科教学,并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纳入评价指标,切实做到教书育人。要求教师深挖细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学生的心智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时代感的故事,让思政有温度,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