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应因地制宜
去年12月11日,河南省武陟县三阳乡付村小学利用双休日,号召学生自愿参加“刮砖”活动,刮一块砖可得5分钱报酬。“刮砖”,就是把旧砖上面多余的水泥刮掉,还原成一块能继续使用的砖。一名五年级学生刮了220块砖,赚了11块钱,直喊腰疼,表示以后花钱要省着点儿。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理念,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某些学校既缺乏劳动资源,又没有实践基地,所以劳动教育除了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外,还应用好各种分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进行,才能让学生把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劳育落到实处。为此,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用好身边的各种劳动资源。
“刮砖”活动就是学校创造性利用身边劳动资源的点石成金之举。这种劳动对城市孩子来说,劳动量可能大一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对农村孩子来说,并非什么难事,很多人都参加过。而且,该校参与“刮砖”活动的是五年级学生,因此并没有什么不妥。劳动教育需要知识的传授,需要能力的提升,但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此,劳动教育就应在实际的劳动中进行。
当然,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更在于教育,劳动只是一种手段和载体,因此,不管参与什么类型的劳动,不管劳动量有多大,都应做好“教育”的设计和规划。
要有明确的劳动目的。每次劳动,除强健学生的体魄、磨炼他们的意志外,还应有一个明确的劳动主题、劳动目的,即培养什么、发展什么、提升什么。为此,要做好过程设计,确保“一劳一得”或“一劳多得”。如,制订翔实而具体的劳动计划,做好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安全规划。
要提供各种必要的后勤保障,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要拿出一定的课时予以保障,把劳动上成课程,不能是无序劳动、盲目劳动;另一方面,要派专人负责,做好分工,责任到人,并做好全程监管、全方位监管、动态监管,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供给侧服务,等等。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容易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
要以劳育为核心,做好“五育”融合工作。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不是“1+1”地进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劳动教育也不例外,除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塑造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外,还应做好益智、育美、涵德、健体等方面的教育,发挥多重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