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高密市“润心工程”为成长注入“心力量” 我省建设“服务全民、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开放大学 我省新增设置本科专业120个 青岛:“作风能力提升年”实现高质量发展 雷锋精神代代传 临沂兰山:做好“减增改”  “双减”落地实 董元宏和他的99个孩子 宁津为乡村教师办好12件实事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高密市“润心工程”为成长注入“心力量”

□ 通讯员 李毅 吕丽丽

“孩子升入初二后,脾气越来越大,让我有些茫然无措。后来,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心理专家讲座、家长沙龙等,学到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感觉现在和孩子相处有底气,也有办法了……”谈到近日来的最大收获时,高密市李家营中学初二学生张家晨的家长这样说。

近年来,高密市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系统建构县域“润心工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一个中心+三级培训 织密心灵“保护网”

高密市教体局成立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中心,组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导团队、“润心工程”专家报告团,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建立起了从学校德育副校长到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组织体系,营造了以教体局顶层设计为统领、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社会和家庭有序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氛围。

“研究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借助专家的力量,实现专业引领。”据高密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中心主任毛伟介绍,依托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中心,2021年,市教体局邀请教育专家深入中小学作报告23场次,组织县级“润心工程”专家报告团进社区、村居、学校巡讲70余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校级层面,重在发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职能。在高中、初中、小学中高年级设置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哨”“预警员”。在开学季、中考、高考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学生心理筛查,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沟通引导,强化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实现沟通交流“不遗漏一名学生”。

“润心工程”注重在家长层面做好普及与引导工作:一是加强家长培训。重视县域及学校本土化特色家长课程研发,组织专家编写《中小学生心育活动课程》《家长课程教案集》等教材,鼓励学校研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家长沙龙、家长课程、家庭教育报告会等120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二是做好重点家访。对定期心理健康测评梳理出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中小学建立包靠机制,对存在中重度抑郁和焦虑等问题的学生安排专人包靠及疏导,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家访,及时做好心理疏通和辅导工作。三是畅通沟通渠道。通过交流式、联谊式、展示式、对话讨论式、专家报告式等灵活方式,多样化开好家长会。

师资力量+健全机制 全面打好“硬底子”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走进孩子心里,拉近了家长和教师的距离。”高密三中高一(12)班学生倪嘉誉的家长说。截至目前,“家长沙龙”已举办113期,满足了家长的需求。

据了解,该校还通过《“心晴深有感触地说驿站”邀请函》《心理访谈记录表》《复学申请书》《转介单》等形式,做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的细致周密,并为学生建立电子心理档案。

“学校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设立了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同时,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3名,每个级部各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4名,所有心理教师都有心理学相关学习和培训背景。”高密三中校长赵明昌说。

近年来,高密市教体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全市师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专兼职教师专业培训和其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86名,落实了千人以上规模学校须配备两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要求。

为加强机制保障,高密市注重强化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体系。引导全市中小学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规范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立健全“市—镇—校—年级—班级”心理服务热线,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建构完善的校园心理护航、心理档案转接管理、心理危机转介诊疗等工作机制。

特色课程+多彩活动 实现育人“全覆盖”

2021年10月21日,高密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了首届“家长节”。各学校以“家长节”为契机,陆续开展了学校开放日、亲子嘉年华、家长—校长有约、“家长讲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家校双方共商孩子成长大计。此举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为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传统节假日、开学、毕业等关键时间事件节点,全市还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微视频创作以及知识竞赛等班级微心理活动,多层次、多途径提升学生健康心理素养。

为保障“润心工程”深入、持久与常态化,全市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见课表、见教案、见评价”的“三见”管理,落实各年级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积极心理教育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