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教育质量从根部强起来
——山东聚焦“六课”破题“双减”(一)
编者按:强课提质行动是我省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省教育厅牢牢把握“强课提质”这一“关键变量”和“重要牵引”,聚焦课堂、课程、课本、课题、课外、课后“六课”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以此作为巩固和提升“双减”成效的治本之策,校内外改革叠加推进,工作成效显著。调查显示,全省小学和初中学生家长对学校减负成效认可率分别达97.87%、95.72%。
“如何保证‘双减’政策落地?如何展现舜耕优秀师者风采?如何体现舜耕学子成长风貌?”这是济南市舜耕中学面对“双减”目标提出的课题。
答案,无疑在课堂。2021年学期过半之际,济南市舜耕中学以“展示·研讨·提升”为主题的“寻找舜耕好课堂——‘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构建”活动拉开了序幕。
2021年12月2—4日,枣庄市普通高中新课堂达标活动暨第二届“新课堂、新达标”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在枣庄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五区一市的40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
这是山东省教育系统着力抓好校内教育阵地,在“强课提质”上下大力气,在全省力推“双减”的两个镜头。
“双减”,首先是校内要做加法,即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足学好”的需求。
基于这种认识,省教育厅首先将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发力点放在课堂与课程上,致力于在全省树立一个“风向标”:让校内教育从根部“强起来”,努力让每堂课都能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021年,在全省启动了中小学课程方案规范化建设工程,序列化构建公益学校课程资源,遴选出了598节基础教育精品课程面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其中,有21项获全国课程设计优秀案例奖。潍坊市等3个区域被评为“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示范区”。组织了8次教育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征集推广优秀教学案例27个。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品德培养、课堂组织、教学实施、作业设计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由此,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行动和“学生立场”的课程方向逐步确立。以此为导向,全省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
枣庄市的新课堂达标活动给全市各学校带来的是一场思想上的“震荡”和行动上的改变。“短短1个月时间,我校共举办4次教研活动。”枣庄市第四十中学校长陆繁伟说,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有了教研员深入而精准的指导,不仅让教师成长有了方向,也让学校发展有了“定盘星”。
从2019年起,潍坊就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进行动。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课堂教学中的3个关键要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与学的评价,都要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以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顽疾。
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探究之旅、成长之旅?济南第十四中学实行新的育人模式,将普通教室变身“学科教室”,由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到教学器材,小到一块展板,都被巧妙利用,成为学习工具。比如,物理学科教室里,吊扇被涂成了三基色,便于学生学习光的知识;历史学科教室里,学生踩着贴在地面上的“大脚丫”走一圈,就把历史知识“收入囊中”……
课程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和教育生态,也是影响“双减”政策能否落地的重要因素。“在泥塑课堂上,女儿捏的小人儿憨态可掬;30多米长的葫芦长廊里,绿荫蔽日,大大小小几百个葫芦上都是孩子们的‘大手笔’……”期末考试前,学生家长孙振强参加了女儿所在学校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冈小学的活动后决定返乡创业,支持两个女儿在家乡读书。作为一所乡村学校,侯咽集镇中心校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设田园课程,将学生生活和书本知识无缝对接,让田园走进课堂,把课程融入田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乡村学校的“活教育”课程体系。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从2014年建校起就探索开展项目式学习。历经8年的不断升级迭代,项目式学习不再是一个个零散的主题,而成为一个相对系统的课程学习体系。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基于学生——顶层设计——重心下移——自主选择”的项目式学习实施原则下,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逐渐走向纵深的课堂与课程的变革,以其看不见的力量深刻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为‘双减’从根部找到了治本之策。”该校校长宋刚这样说道。
新闻链接:
2021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制定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相较于常规措施,这一方案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立足源头,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心放在校内和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出学情会商、学业述评、随堂检测、精品课程共享等措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二是系统设计,让教师在课堂应教尽教。突出强调教师培养培训和教研教法改革,围绕教学效率提升,对课程建设、课堂模式、教学方法、资源调配等重点环节提出了工作要求。三是标准明确,让教学成效可评可测。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研究制定了12项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基本要求,作为附件予以明确,为测评教学质量提供了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