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教育部: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让学校教育质量从根部强起来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 新增三所试点高校 省教育厅: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2022年研招调剂服务系统4月6日开通 留守儿童有了“网课学堂” 我省发布第三批31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费用标准 济南:支持职工疫情期间在家看护未成年子女 “乡村强师”,荣成教育均衡的“硬核力量”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乡村学校设“头雁”,为乡村教师提待遇、助成长

“乡村强师”,荣成教育均衡的“硬核力量”

□ 张桂玲 郭志勇

编者按:近年来,我省倾力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短板弱项“强供给、促均衡、提质量”,尤其是通过实施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促进城乡教育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一体改革、共享互通,有力促进了全省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荣成市紧紧抓住“乡村强师”这一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牛鼻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为区域如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近年来,荣成市抓住制约乡村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关键环节,通过为乡村学校设“头雁”,为乡村教师提待遇、助成长,引导优秀校长、中层干部到乡镇学校,发挥骨干作用,扎扎实实地推进“乡村强师行动”,为全市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设头雁”,力促乡村学校“挺起腰”

目前,在荣成市,随着沿海乡镇经济发展,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师资老化、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前几年,荣成市采取了局部教师调配、新任教师补充等举措,但成效并不明显。

问题在哪里?

“这么多年来,校长们的惯性思维就是在乡镇小学区干几年,成绩优秀了再去乡镇大学区,在大学区再干几年就到市直学校去。”荣成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波说,“乡村教育振兴的舞台,迫切需要真正优秀的干部担当主角。”

基于此,2019年,在全面落实各级定岗、定编、定责的基础上,荣成市坚持从抓干部队伍引领开始,全员推动教师交流轮岗。

2019年暑期,首届齐鲁名校长、实验中学校长梁德华从堪称全市“龙头”的实验中学直接调任乡镇中学第三十二中学。到任以后,梁德华从凝聚队伍人心抓起,聚力改革创新,狠抓特色创建。当年年底,该校督导评估考核成绩从多年“稳居”的倒数一跃成为10所乡镇小学区的“领头雁”。

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校长张启胜调至乡镇学校第二十一中学,第二届齐鲁名校长姜成文调至乡镇学校第十二中学……近3年来,荣成市对同一岗位工作满6年的86名校长、142名中层干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岗位调整,一大批敢作敢为、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被推荐到乡镇教学一线,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层干部在深化改革中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的问题,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干部队伍带了好头,乡村教育就有了奔头。2020年以来,荣成市共有3所乡镇学校被评为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并被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全国乡村温馨学校;两个乡镇被评为“教育强镇筑基改革试点镇”,11所乡镇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综合荣誉26项。

“出实招”,吸引乡村教师“留得住”

让教师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只是第一步;而如何让乡村教师愿意留下来,还要有“留心”的实惠措施。2020年教师节,荣成市把关爱教师政策纳入《关于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乡村教育这个舞台上,我坚守了23年,获奖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我看到了政府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决心,也看到了乡村教育美好的明天。” “永怀乡村教师奖”获得者、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黄海波对未来的乡村教育充满无限期待。

为鼓励乡村教师扎根一线、爱岗敬业,2020年,荣成市设立了“永怀乡村教师奖”,每年从教育发展基金中拿出10万元,对 50名乡村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在全面落实交通补助的基础上,荣成市所有镇街学校均改造了教师午休场所;全市12所镇街小学、19所乡镇初中的2200余名教师,每天享受8元午餐补助。

2020年,荣成市实行职称“能上能下”制度,有效破解了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一聘定终身”问题。

“一批好教师是留住乡村孩子的关键,也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希望。在全面落实农村教师‘321’职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暑期,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高级职称改革,计划在偏远乡镇学校多设置高级教师岗位。通过岗位引领,让更多的教师主动选择到乡镇一线工作。”荣成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尤红伟说。

“破盲点”,助力乡村教师“教得好”

“一本教材把在手,一份教案用半生。”多年来,乡村教育的落后与自身教科研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乡村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虚化、浅表化问题,一直是个难点。“没有优秀教师引领改革”,成为历次全市乡村学校校长教学工作会议老生常谈的话题。

针对这一问题,2015年,荣成市根据学区规模大小、学校发展实际等情况,将全市所有学校横向组建成4个发展联盟,每个联盟由1所市直龙头学校为引领,几所相对薄弱学校为补充,统筹推进交流轮岗、职称评选、校园安全等工作,初步构建了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为深化一体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为有效缓解东城区大班额问题,我们深化了联盟一体化办学机制,探索实行了乡镇与市直小学‘两校一长’的发展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融合发展,地处乡镇的寻山小学与市直蜊江小学在管理上实现互通、资源上实现共享、教学上实现联动。寻山小学教育综合质量在全市20所学区小学中脱颖而出。”荣成市教育局总督学刘忠伟说。

与此同时,荣成市创新实施教研人员“3+2”驻校制度,即每周3天在基层学校上课、教研,2天回单位办公,全面推动教科研中心下移,向农村薄弱学校靠拢。

“下沉一线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教研人员引领不同课型的建构路径,引导基层教师明确课改方向,促进专业成长。”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洁说。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我们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的先决条件。”张永波说,“如何激励乡村教师更好地坚守乡村讲台,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