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打造职教创新发展“新高地”
编者按:2022年是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三年成事”的收官之年,也是我省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关键之年。我省将致力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职教高地建设的圆满收官。从本期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各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4月7日,山东省公布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县(市、区)激励名单,潍坊市及其下辖的寿光市高居榜首。这标志着潍坊开启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高居榜首的不只这些,潍坊市还探索出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的改革经验: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签署的第一个在地级市开展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第一个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工作专班,全省最早探索教学、生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歌尔匠造班”,全省最早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
“潍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3个方面的基础和优势,概括起来就是‘一好一高一活’:整体基础好、产教融合度高、合作机制活。”谈起潍坊市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潍坊市职业教育走的是一条人才校企共育、科研校企协同、供需有效衔接的发展之路。”
整体基础好,改革发展“底子厚”
“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潍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又为产业提供了技术和人力支撑,两者互为依托又紧密结合。”潍坊市教育局职教科科长陈文介绍说,职业教育只有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才会汲取充足的养分,产生发展的动力。
在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018级学生龙开心成为企业的技术技能型后备人才。他说:“目前的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空间,都超出了以前的预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41个产业门类中,潍坊有38个。潍坊市拥有机械、化工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潍柴、歌尔等一批龙头企业扛鼎“大国重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潍坊市现代农业实力雄厚,蔬菜和畜牧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8、1/8。依托雄厚的产业发展,潍坊职业教育每年为产业、企业提供急需急用人才近10万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同时,像龙开心一样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很快在产业和企业中找到发展空间,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丰厚的产业土壤也孕育出职业教育的花繁叶茂。2012年,潍坊市成为教育部、省政府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又成为全国职教高地示范区,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在办学体制改革、职教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潍坊市有4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6所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9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师5名,有齐鲁名师29名、齐鲁名校长8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获得数量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实现山东省在世界技能大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产教融合度高,人才培养更具“匹配度”
潍坊商业学校的2022年招生简章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脸”:第一栏“学历层次”,有“3+4”本科、职教高考、“三二连读”大专、普通中专;第二栏不再是专业,而变成“专业方向”。据校长孙中升介绍,一方面,产业、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发生了变化,学历层次、专业发展更加复合、多元;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对学校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潍坊市建立驻潍高校与企业对话制度,分产业、行业定期举行校企对话活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成立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潍坊市产教融合服务信息平台,打造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服务组织;健全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跟进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一批紧缺专业,淘汰供给过剩的专业。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按照专业大类成立了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10个类别的市级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区域内各职业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有效解决了相关专业与产业融合问题,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同步相向发展。据介绍,潍坊市成为山东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31家企业成为山东省产教融合培育企业,市级布局了200个骨干专业,重点建设了100个特色品牌专业、20个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建立了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在85%以上,有效推动了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与此相应的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更加紧密。各学校将深化校企一体育人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的关键措施,在持续做好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共建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目前,该市有4所职业院校开展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1个专业点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市级现代学徒制全面铺开,参与学徒制的学生占全部在校生的20%以上。
合作机制活,敢于打破“紧箍咒”
“潍坊之所以能成为全国职教高地示范区,是因为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灵活。”杜全平说,职业教育要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要敢于打破制约发展的“紧箍咒”。
在学校层面,潍坊市政府通过少量资金撬动社会企业出资,探索实施“大混套小混、一校多主体”的民办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2017年,潍坊市从淄博整体引进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通过探索“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的模式,使其成为全国首家整建制混改的公办职业院校。
在企业层面,潍坊市也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探索。歌尔集团与9所高校合作打造的“歌尔匠造班”,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被称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新模式”。豪迈集团投资建设的豪迈科技中专,已形成在人力资源方面反哺企业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市职业院校与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院校、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机制。
“下一步,潍坊市将聚焦‘类型教育’和‘示范高地’定位,按照‘全区域推进、全链条融合、全要素保障’的整体思路,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办学体制创新、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富有创新特色、具有引领意义的‘职教高地’。”杜全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