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济南市市中区全环境育人为成长赋能
济南市市中区扎实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以“宜家十三策”为推进措施,充实家庭育人第一课堂,夯实学校育人主阵地,密织社会育人融通网,擦亮市中“教育•家”品牌,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家校社政研“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新体系,努力营造区域全环境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不断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该区积极建设以瑞蚨祥绸布店、北洋大戏院为代表的“老字号”、老建筑基地;以山东书城、广兴书场为代表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以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为代表的科创前沿基地,使学生家门口的“成长空间”再次扩容。
2021年9月,该区教体局联动区文旅局、区科技局、区科协、区文联等部门,整合全区优质教育、科技、文旅资源,挂牌首批25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暨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元素为学生成长服务,引领学生传承民族基因,培养科创意识,强化家国情怀。
早在2015年,该区就构建了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线,融“传统文化传承”和“红色血脉赓续”为一体的“相约博物馆”区域德育课程,通过与部分场馆签约,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的机会。目前,已签约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等10个单位,每年参与“相约博物馆”课程学习的学生约20万人次。
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表示:每类基地都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教育价值,聚焦从带学生“去哪里”“看什么”到引导学生“怎么看”“如何体验”“如何思考”,让每次实践基地之行都能成为令学生难忘的浸润式学习体验。
“五育并举”搭建完整育人体系
教育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学习场景由校园转向家庭。场景变了,教育会变吗?该区各学校用充实又科学的规划回答:“不会变!”
线上教育教学启动前,翔实的线上教学计划、科学的居家生活规划给每名学生和家长都吃下了“定心丸”。
“在我们‘家校关系’项目组看来,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是推进生活德育、创建全环境育人的关键期,成为促进和谐家庭环境、亲子习惯养成和构建家校有效协作创建的好时机。”项目组负责人、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副校长李丽表示,在项目组的引领下,各学校依据各自的校情探索出了可供广大家长“自主选择、深度参与、亲子共学”的新型家庭教育学习样态。
2019年,该区聚焦“五育并举”,开启德育项目化研究,构建“家校社政研”五位一体生态联盟,组建了“家校关系”等7个德育项目组,43所学校及10个教育集团加入家校共育领域的项目研究行列。
“聚一群人,做一些事。各项目组‘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形成教育合力。”该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鲁明介绍道。
联动各方擦亮“教育•家”品牌
3月2日,在区委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区教体局基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及29所中小学分管领导先后来到该区党家街道寨而头村、相家村、东渴马村、土屋村和陡沟街道小庄村、仁里村,实地查看了解各村可以向中小学生提供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资源。
随后,各学校纷纷到各村深入考察,对接合作事宜,借助社会资源,精心为学生们搭建成长平台,并探讨通过“班级认领、家庭承包”的方式,建立家庭实验田,设计成以“亲子共体验”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程。这样做既让劳动教育有了“新玩法”和“好去处”,又为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在市中区的建设方案中,办好教育,让全环境育人真正走向深入,远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儿。
教育系统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拟由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协调推进全环境育人建设。
在凝聚起各方育人力量的基础上,该区以“宜家十三策”为推进措施,充实家庭育人第一课堂,夯实学校育人主阵地,密织社会育人融通网,在“家校社共育实践探索”方面创新路径、积累经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宜家十三策”分为3部分内容:充实家庭育人第一课堂、夯实学校育人主阵地、密织社会育人融通网。实施路径有13条:创建“三级家长委员会”;推动“三类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链接“三员”指导丰富家庭教育服务供给;研发全学段衔接与家长专题课程资源包;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专项行动;推进家庭教育全员校本研修制度;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专项行动;研发“家校——校居”联合项目清单;建立全环境育人“科研智援共同体”;建立特殊群体及困境儿童服务“一生一案”;建立全方位融合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相约博物馆》研学精品课程群;建立家庭教育“空中课堂”,拓宽家校社共育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