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劳动乐趣
本报讯(通讯员 王帅 杨福海)谷雨节气当天,在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守拙园里,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花生种植活动。他们按照分工进行流水作业,刨土、挖坑,将饱满优质的花生果粒小心地放到坑里……这是兖州区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兖州区把开展好劳动实践活动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对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出整体规划,提出“以基地为载体,劳动体验育人,创建劳动特色学校”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兖州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基地以农业劳动实践、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爱国及国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等为主要内容,总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目前已开设传统文化类、素质拓展类、国防教育类、生存体验类、科学创新类、劳动实践类六大类近30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除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
地外,我们要求学校建立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丰富课余生活,增强体质。”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多数学校都在校内划出一块场地,开辟为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基地。每周固定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播种、浇水、收割等劳动实践以及“跟着节气去劳动”活动。各班级按顺序轮流到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参加种植、收割等劳动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生们非常高兴,将自己劳动获得的蔬菜、地瓜等农作物带回家,跟家人分享劳动成果。
结合“双减”政策,该区教体局指导各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或校本特色课程,把“非遗”文化引入学校。“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区教体局与区文化部门联手在学校开设了鲁绣、剪纸等“非遗”文化课程。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刺绣、剪纸等手工制作,在手工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