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 “个性化配方”为学生强体质“添动能”
“居家线上学习以来,学生在院子里画了‘九曲黄河阵’,全家人能绕着九曲十八弯走上一个多小时!”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校长于俊华告诉记者,目前,非遗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学校的亲子“网红”运动。
这是文登区扎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6+X”营养套餐
擦亮学生体质健康底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操场上,全体学生一边背《三字经》,一边做脊椎操,“魔性”十足。该区各学校每天的课间操不仅有《三字经》版脊椎操,而且有体能操、红色广场舞、扇子舞等创编的课间操,不同形式的课间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变化。
“把课间操的动作形式与传统文化
有机融合,在不断变化的节奏中让学生体会民族文化的特点,尝试用动作去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文化体验,从而达到以体能运动愉悦身心的效果。”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苏爱萍介绍说。
据了解,文登区以课堂、早操、眼操、大课间、课外活动、校外锻炼6个常规项目为基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特色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游戏、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等为依托,将多种项目组合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各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营养”。
统筹人才资源
打造专业立体支持体系
“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中,我们针对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体育教师岗位情况,进一步突出专项岗位需求,分设了橄榄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体育教师岗位。”文登区教体局人事科负责人王志军告诉记者。
目前,文登区实行体育教师“三个一”师资补充工程,即招录一批体育特色专业大学毕业生,城乡之间调配一批体育教师骨干力量,引进一批校外优秀体育兼职教师。在体育专业师资配备上,全区小学平均每3个班、初中平均每3.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充实体育专业人员力量。
“围绕‘3+’培养模式,即定期开展体育教师三级教研活动、三项扶智工程、三节类型课展示,搭建老中青教师梯次培养平台,让老教师成‘领队’,中年教师能‘带队’,青年教师会学习,不断促进全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文登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员姜建明说。
此外,文登区抢抓县级体育、教育机构改革重大机遇,探索将纯体校的选人育人模式转变为普通中小学共同参与、联合育人的新模式,让普通中小学也能共享体校专业优质教练员资源。以校园足球协会、“文登学”教育基金为依托,不断强化与传统体育项目民间团体、优势体育项目俱乐部的合作,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科学指导,在人员、设施、物资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全区校园体育活动日臻丰富,学生参与程度不断加深。
创新评价体系
为学生量身定制“强体套餐”
“在近两年威海市教育局组织的中
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中,文登区达到优良等次的学生年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呈现出优良率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文登区教体局体育科负责人江华告诉记者。
日前,文登区构建起班级、学校、区级三级评价体系,“教师自评——学校自测——区级抽测”的三级测评模式激励学校开足开好体育课程。
在文登区实验小学,学期初学生个体体质建档立案、班级数据分析、过程多轮测试、期末全员检测等形式,对学生每学期的体质健康测试采用增值性评价已成新常态。据校长曹传胜介绍,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个体成长进行纵向对比,让学生能够看到努力后的进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追求进步的积极性,由此促进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稳步提升。
“我们所有的体质健康测试均由电脑‘干活’,让数据‘说话’,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通过引进第三方服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将达标率、近视率和肥胖率纳入学校、班级、教师目标绩效考核体系,让学校、老师、学生自觉动起来。”文登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陶健说,区教体局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制定了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及课外体育锻炼考核办法,不仅将学生平时在体育课程等方面的表现记入成长档案,而且在每学年上学期,通过集中测试、集中体检或体质达标运动会等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并据此为学生量身定制“强体套餐”。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着力解决青少年锻炼习惯等问题,推动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文登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教研中心主任张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