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在传承创新中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基 以书证融通为改革突破点 切实保障证书制度落地实施 职业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新职业教育法大家谈】

在传承创新中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

□ 枣庄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洪龄

新职教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这从法律层面强化了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传承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传承技术技能指明了方向,赋予了使命,提出了要求,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齐鲁职业教育文化基因,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

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坚定中国职教文化自信。厚重的历史底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名人众多,不仅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工匠精神的诞生地。早在2000多年前,以“工匠祖师”鲁班、“中华科圣”墨子、“造车鼻祖”奚仲等为代表的能工巧匠就以精于制造的智慧闻名华夏,开启了古代师徒制教育的先河,开创了齐鲁民间的工匠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班墨奚”匠心文化。这是职教文化之根脉。“班墨奚”的职业教育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培养目标,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创新创造、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工匠精神,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教育宗旨上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关注职业道德养成,很多观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内在相通、一脉相承。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多次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了根本遵循。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山东发挥独特的职教文化资源优势,追根溯源,守正创新,扛起了职教文化自信的大旗。2019年5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山东省教育厅和枣庄市政府承办的“首届新时代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开幕。会议达成了“枣庄共识”,确定我国职业教育起源于2400年前的“班墨文化”,枣庄是中国职业教育发源地、工匠精神诞生地,也成为“新时代卓越匠心文化论坛”永久性的会址。首次把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前推2400年——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研究历史性、里程碑式的突破,填补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空白,彰显了齐鲁职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并赋予新时代职教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教育寻祖溯源提供了充分科学依据,定论了源头,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新职教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法定职责,更增强了我们的使命担当和职教文化自信。

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打造职教文化育人高地。新职教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并组织、引导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等提供条件和支持。山东在赓续职业教育文化血脉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职教文化育人高地。从开展“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省”主题活动,到评选“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到召开首届山东省职业院校劳模和工匠精神培育经验交流会,到举办首届“新时代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到在枣庄成立墨子鲁班文化研究中心,到在墨子、鲁班、奚仲故里的枣庄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都传递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鲜明信号。同时,加强了职教文化理论研究,培育了“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一批国家级职教文化育人资源,推出了《圣贤名匠》《走进枣庄学工匠精神》等校本教材,立项了《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研究》等一批重大理论研究课题等,为建设职业教育文化创新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职教法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认真履行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创新职教文化育人模式。新职教法明确国家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大力弘扬职教文化,推进技能传承创新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枣庄职业学院深度挖掘枣庄古代工匠大师的工匠文化资源,弘扬“班墨奚”匠心文化,形成了“三个融入”锻造职教灵魂、“三层递进”打造匠心文化育人环境、“三个结合”创新匠心文化育人体制机制、“三位一体”深化育人效果的“四个三”文化育人新模式,赋予了高职学生强大的匠心文化自信和必备的职业素养,确立了具有“卓越匠心、高端匠技、家国匠情、担当匠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编辑出版两本校本教材,建设了“鲁班工坊”“墨子创客空间”“奚仲创新工作室”“班墨奚文化研究院”,建成了中国(枣庄)工匠文化博物馆,有16项课题获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研究课题立项等教研教改立项。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班墨奚文化”入选2019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特色案例。学校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被确立为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今年4月,学校“班墨奚匠心文化”入选山东省教育厅开展的“致敬品牌、献礼二十大”大型展示传播活动“品牌系列”。学校教师王其平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毕业生赵峰被中组部评选为“大国工匠”。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