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在传承创新中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基 以书证融通为改革突破点 切实保障证书制度落地实施 职业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以书证融通为改革突破点 切实保障证书制度落地实施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于进亮

新职教法明确,国家“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理念和制度创新予以体现。书证融通是高质量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的“根本之要”,院校作为书证融通的主阵地,要全面吃透新法要义,深入落实法律关切,打好工作推进的系列“组合拳”,切实保障书证融通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贯彻多维政策:坚持多措并举、高质保障

吃透制度政策内涵。国家层面印发试点方案、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发布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经费使用管理工作通知等文件,配套编码规则(试行)及证书参考样式、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标准开发指南等制度文本,加强顶层设计。山东积极落实区域主体责任,一是健全保障性机制。以收费标准核定为例,2020年,在全国率先发布9个证书考核费用标准;目前,累计发布3个批次,涉及62个证书。二是配套激励性政策。设立专项经费,奖补结合,推动书证融通工作走深走实;设置专项课题,引导形成“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健全校内保障机制。高水平的体制机制是院校高质量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法定职责、推进书证融通的根本保障。对院校而言,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校情,依据制度设计梳理工作流程及主要任务,厘清工作思路,完善校本方案,从政策解读、工作分工、沟通协调、奖惩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二是完善激励政策。教师是院校实施书证融通的主力军,院校应妥善制定激励办法,推动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并纳入培训课时,深度参与书证融通研究实施,绩效核增部分向培训任务重、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适应多样证书: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

当前累计发布447个“X”证书,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大类的全覆盖,院校应着眼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现实之需”,选择高质量证书实施书证融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做好证书入校遴选。证书量大面广,对院校开展书证融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是要充分了解证书有关情况。全面把握证书内涵质量和建设情况,避免低质量证书入校。二是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立足已经过科学论证的“1”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综合考虑专业特色、师资配备、实训场地等办学条件,重点考量证书对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推动作用,避免“拍脑袋”决策。三是要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深入调研有关证书标准及对应岗位能否较好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避免证书引入后“水土不服”。

推进课证融通落地。课证融通是书证融通的关键,也是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重要落脚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育,一方面要重构好课程体系,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拆解标准涉及的知识、素养和技能点,完成教学化处理,同步完成与现有课程知识、技能和素养点的匹配与重组,形成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做好证书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将培训内容和教学内容分解形成颗粒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进程安排、实习实训、教材使用等方面统筹设计,坚持德技并修,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一体化教学。

服务多种生源: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书证融通的根本目的。院校应结合不同类型生源特点,探索适应新阶段新要求的服务之策。

探索适应性融通方案。“1+X”证书制度是倒逼院校进行适应性改革的“源头活水”。当前,高职生源日趋多样,涉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类型,学生在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础千差万别。要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实施细则,以落实证书制度为契机,在保护学生证书获取自主权的前提下,探索将获得“X”证书情况等纳入学业考核参考,探索扩招生源及贯通培养学生获取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在校学生取得证书可根据实际情况免修课程或者抵减学分。

服务学生多样化成长。书证融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历教育的强化、补充及拓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院校应着重加强两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一是回应好新职业、新业态需求。坚持因材施教,借助“X”证书更加贴近产业的优势,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风向标”,科学研判、提前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关注复合培养。坚持面向人人,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选择。除本专业领域证书外,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并获取专业相关交叉领域的证书,借助交叉增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

推进多元主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强配套资源规划。配套资源不足的教育教学犹如“无米之炊”。优质“X”证书的开发广泛吸收了行业、企业、院校等参与,配套学习资源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先进性。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建设情况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自身建设较好的专业,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自身建设相对不足的专业,要以落实证书制度为契机,积极引入优质配套资源,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升。

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师资配套不强,改革效果不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是书证融通的“治本之策”。一是融合证书制度,探索“双师”认定。将教师参与“1+X”证书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依校施策激发教师活力,培育一批“种子教师”。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依托培训评价组织,集中力量开展师资培训和岗位实践,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技术、掌握真本事。

深化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是改革发展的“指挥棒”,“1+X”证书制度是行业企业参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深入实践。“X”证书开发依据为国家职业标准,与学历证书同根同源。高质量的证书标准是对院校育人成果进行检验的“客观标尺”。院校应坚持效果导向,以落实证书制度为抓手,借助证书标准丰富学生学习成果综合评价,并以证书实施情况为办学质量重要参考,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特点、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