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围绕“加强产教融合,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协商议政 省委第五巡视组对省教育厅党组开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工作 淄博:为教育均衡装上信息化“新引擎” “黄河流域高校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红心向党庆七一 潍坊:“四化服务”助力考生“报得好” 日照市“集成式”教育惠民模式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山东教育非凡十年】

淄博:为教育均衡装上信息化“新引擎”

□ 张桂玲

“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日前,坐落在黄河南岸的高青县台李小学实现了与县城学校常态化“隔空同上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享受到了一样的优质教育。在淄博,这已成为普遍现象。

“成功搭建‘全覆盖、交互式、共融型’的信息化立交桥,填平了全市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垒起了人民群众的高满意度。”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说。

从硬件“硬起来”到辐射“广起来”

长期以来,山区学校小、偏、远、散,成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淄博市以教育信息化为新引擎,探索出一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像台李小学这样搭乘信息化快车,走出发展困境的乡村学校越来越多。

这首先得益于硬件建设“过硬”。

近年来,淄博市以建设“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为抓手,激发市、区两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活力,全面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区两级投入近5亿元,推进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行动、教育大数据服务教育治理行动、“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行动、“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智慧校园创建行动等“五大行动”,全市网络学习空间学校开通率100%、教师开通率100%、学生开通率85%,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市97%的中小学建成了数字校园。2021年,淄博市把建设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项目列入重大民生实事,投资1.98亿元,为445所城乡中小学全部配备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全面实现了优质资源和“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

以此为支撑,全市定期开设校际、共同体间、区域间三种模式的城乡网络课,帮助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实现了城乡学生“同师同班授课”,主讲教师和助教密切配合,达到“1+1>2”的效能,惠及师生20万人。例如,桓台县依托城区学校组建了“城乡教学联合体”,通过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构建起了县域城乡教育研修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的教研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已经开展名师课堂1889节、名校网络课堂742节、专递课堂725节。

一场自我倒逼出来的教学变革

在信息化的冲击下,一场倒逼出来的“教与学的变革”也在淄博悄然上演。

依托智慧课堂,强化教学中的薄弱数据、分化数据、增值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瞄准“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精准学习”两个教学目标展开,有效拓展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度、广度、高度。

张店区齐德学校是由马尚镇两所学校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该校在2018年建校伊始就投资1350万元,构建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智慧教育环境。学校被评为淄博市首批智慧校园。

课前,数学教师胡成在办公室批改数学作业。他用的是一支智能笔,能够实时将每名学生每个题目的对错情况汇总到应用软件的数据中心。“有了‘智能笔’的‘神助攻’,我们向学生精准推送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不再是难题,同时也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胡成说。

日前,周村区城北中学正在大力推行“15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或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后,教师推送个性化拓展任务。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生成学生错题集与个性化的成长记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系统的方案。通过智学平台,学校打通全教学场景,帮助教师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路径,由此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该校校长毛新普告诉记者,大数据贯穿学习的各个环节,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而且是“学”——以“学为中心”的新教学形态逐渐取代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育系统工程,还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创新实践过程”淄博市电教馆馆长王迎军认为,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堵点和痛点,倒逼了一场教学方式从“教师主导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

“智慧+”下的教育升级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测、评、管”等环节之间数字壁垒的打通,也为全市教育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创造了契机。“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教育资源薄弱区县和农村学校。”淄博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效同说。

周村区南郊中学积极开展虚实一体化网络学习空间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出“721”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70%的基础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20%的中等难度知识由小组合作解决,10%的难点知识由教师讲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灵动”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课堂学习实现“自学——展示——探究——提升”。

在桓台县,“智慧+”带来的不只是课堂变化。课堂外,桓台县组织了“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吸引了3183名选手同台竞技。设置了智能作品创作、机器人创意、无人机、编程等23项比赛。“其中,一些益智类、动手类、合作类项目非常适合‘双减’课后服务活动开展。”据桓台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王海军介绍,创客活动的开展为农村学校的课后服务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智慧教育环境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怎样与时俱进?淄博高新区第二小学在这方面动起了脑筋。为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的热情,学校建立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主要采用‘五星级家长’评选并给予表扬和奖励。”校长郑春红告诉记者,组织家长通过手机登录“家校共育微信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和过关,学校设立“优秀班级家长委员会”“优秀亲子共读家庭”“十佳家委员成员”等多种激励项目,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注入了活力。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要求创造性和智慧性,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孙英涛表示,希望通过让淄博的城乡学子同乘一列智慧教育动车,推动淄博教育更好、更快地驶向优质均衡发展的轨道,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