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低龄化,法治护航急需按下“快进键”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书本和文具。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游戏的手机。”2018年,国家电网某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一张写有上述内容的小纸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纸条是一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写给前去帮扶的志愿者的。小纸条上的内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对此,17位院士借助《中国科学报》联名呼吁设立“无网游日”,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真正全面地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涉及不良内容网游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为孩子们创造一片属于他们的、纯净的网游世界。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禁不住发声:“触网”低龄化,法治护航急需按下“快进键”。
青少年沉迷于网游,虽然有他们的自制力不够以及家庭教育不到位、不科学等因素,但商家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忽视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剧了未成年人的沉迷程度。要想破解这一困局,应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玩网游。对此,有些国家已出台法规并施行。例如,美国20年前通过了一系列未成年人网络限制法案,强制要求网站设计者设置进入者提供年龄证明的障碍,并将网游监管的重点放在避免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元素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上。为此,美国娱乐软件业实行分级制,即按照游戏内容进行分级。评级委员会根据每款游戏软件和App的内容来进行年龄分级,具体分级级别包括幼儿(EC)、所有人(E)、10岁以上(E10)、13岁以上的青少年(T)、成熟(M,指17岁以上)和仅限成人(AO)。又如,日本有关部门规定游戏账号必须绑定信用卡,而未成年人无法获得银行信用卡,只能在获得家长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家长的信用卡获取游戏账号。再如,韩国从法律上限制未成年人在夜间玩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制游戏发行商在凌晨到早上6时之间,停止向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游戏服务。游戏用户必须用其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注册。对于年龄不满16岁的游戏用户,互联网游戏运营者在午夜12时至第二天上午6时之间必须自动强制其退出游戏服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期待我国抓紧出台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网游的法律法规,让17位院士的4条诉求落地,让青少年走出虚拟世界,真正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