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要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重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文学涵养的教育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现行语文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时代重任。
有人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个班级的点名册都是一个“菜谱”,每名学生都是一道“特色菜”。我带的班共有36名学生,其中有9名学生的父母离异了,他们天天打打闹闹,情绪反复无常。但就是这样一道道“特色菜”炒好了,一样能登上大雅之堂,构成“满汉全席”。通过春季高考,他们全部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学习,并有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教师要赏识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信。此举一是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二是有助于中职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三是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四是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美德,让学生对中华文明产生认同感,有助于增强其文化自信;五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六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用丰富的文化典故滋养学生的心灵;七是为培养大国工匠人才提升文化素养;八是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文化素养学生。
近年来掀起了一阵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家长和学生提高了对国学经典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融入一些国学经典,以期通过开展国学经典专题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宜该年龄段的阅读资料,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开展阅读交流,分享自己阅读的国学经典文章以及读后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教师也能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纠正思想问题和解决阅读上存在的“疑难杂症”,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离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楚辞》中的一些文章,将课堂的阅读主题设置为“《楚辞》的发展史”。通过了解《楚辞》的由来,分析《楚辞》的文章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开展高效的学习。或者可以为学生提供《诗经》中的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带到课堂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关于《诗经》的资料信息,拓宽国学经典的阅读学习范围,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来渗透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使学生更加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例如,当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各项习俗,并通过亲手制作粽子、月饼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为学生分享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谈一谈对传统节日的感受。这样做,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练习书法,并感受一笔一画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逐步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朝代流行的字体也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衍生出了多种字体,例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每种字体的形成、演变发展都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不同字体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著名的代表人物,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字体和人们精神的联系。文字的每个笔画中都体现了人的精神、气韵、文化、品格。在日常的练习中,为学生专门开设书法课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每节书法练习课中。引导学生在练习前了解笔画、字体等的具体情况,以及汉字的具体含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乡土文化是当地传承多年的民风民俗。通过在课堂中渗透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积极的探索活动,挖掘本土文化,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到当地的博物馆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演变,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将这些文献资料带入课堂中,带领学生阅读学习。或者将学生带到博物馆中,为学生讲解每件文物的背景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在课下,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自行搜集资料,开展自主学习,充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加深自身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得地方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市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