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用“弘毅文化”成就学生的“弘毅人生” 山东农大成立科技助农专家服务团 聊城大学开设微专业助力学生多元成才 潍坊学院与峡山区共建联合研发中心 威海实验高中 与高校共探 “贯通育人” 寿光市西关小学  “五大举措”助推家校共育“深下去” 图片新闻 为党庆生砥砺初心情怀 莒县碁山二小:“寻找爱读书的你” 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须用活用好社会资源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聊城大学开设微专业助力学生多元成才

本报讯(通讯员 陈升磊 黄春平)近日,聊城大学聚焦社会迫切特定需求,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首批11个“专精特”微专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首批开设的微专业包括智能制造、短视频摄制、WEB安全、智慧农业、智慧财税、发酵饮料绿色生产、数据处理能力与数学素养、现代医药与健康、运动健康管理、汽车质量管理工程、通用韩国语等11个,共招生650人。

据悉,微专业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一般包含4—10门理论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环节,总学分在12—30之间,具有课程体系小而精、课程设计系统灵活、修读年限短等特点。微专业每年开设一轮,学生可以利用每周双休日通过1—2年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全部学分后获颁微专业学习证书。微专业由学校自主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设置,学生在主专业之外根据个人发展意愿自主选择修读;课程修读成绩不影响主修专业毕业及学位资格审核,不关联主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查。为鼓励学生报名,学校规定,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学生,可抵免主修专业2学分通识选修课程;若有与主修专业应修课程相同的合格课程,可免修主修专业相应课程。

此外,今年,聊城大学还有10个专业招收第二学士学位545人,学制为全日制2年,毕业后颁发第二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通过微专业的设置,聊城大学正式形成主专业、辅修第二专业、微专业“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满足学生多元兴趣、实现多元发展及更多人生可能搭建起更加广阔的平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