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一周年
山东打好“组合拳” 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本报讯 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盯“双减”目标任务,坚持积极稳妥,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依法规范、防范风险的原则,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双减”各项工作落细落地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建立由分管省领导作召集人、24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推进,凝聚工作合力。把“双减”工作列为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建立省级层面工作协调调度和督导检查机制,赴各地进行明察暗访,实现“双减”督导检查全覆盖。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围绕校内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优化课后服务等方面出台多个配套文件;围绕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培训材料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收费监管、违规行为查处等方面出台30余个文件,不断完善“2+N”政策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校外教育培训治理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减轻作业负担,优化课后服务。实施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基本要求,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规范课外作业布置、统筹设计课外作业、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方面对作业管理进行系统规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全面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时间达标率达100%。印发《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等,确保课后服务应开尽开,惠及中小学生826万名,有效缓解“托管难”问题。推动多样化课后服务,教育云平台开通学校空间386个、教师空间2.76万个、学生空间22.5万个,上传优质教学资源3346件,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压减机构数量,规范培训行为。大力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截至2022年6月,全省线下学科类机构压减96.57%,线上学科类机构实现清零。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完成“营转非”,并实现预收费监管。全省16个市全部公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并发布政府指导价。做好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推广应用,开发上线山东“双减”举报随手拍平台,及时受理群众“双减”投诉举报,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聘任首届全省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70名。指导各地建设教育执法队伍,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和学习交流,提升执法能力。强化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严格违规培训行为查处,开展“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严格监督管理,做好服务引导。明确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负责各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管理制度,发布《山东省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规定(暂行)》,理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申请条件、设立审批、日常管理的全链条标准要求,系统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印发《山东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将所有合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部纳入监管,切实保障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强化信息化监管,在全面摸排核实的基础上,将1.8万余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管理,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在资质、程序、监管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和具体办法,科学引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