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青春力量助力“山东手造”品牌建设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光烨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首届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圆满闭幕 山东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青岛理工大学与临沂市沂河新区签署合作协议 毕业生就业是“天大的事”,期盼高校“一把手”亲力亲为

第6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6
【高教时评】

毕业生就业是“天大的事”,期盼高校“一把手”亲力亲为

□ 于洪良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预计达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因为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多点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期盼与福祉,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对毕业生本人而言,都是“天大的事”。

为了这“天大的事”,教育部3月开展了“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明确要求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调动校友等各方面资源,主动走进园区、行业、企业,通过走访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努力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助青年学子们奔向人生下一站。

为了这“天大的事”,各地按下“快进键”,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北京市教委充分挖掘就业岗位,不断加大线上线下招聘会力度,并拓展高校毕业生创业空间,通过系列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重庆市采取市级统筹、校际联动、高校走访“三结合”的方式,组织高校分批次走访市内重点工业产业园,整合多方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山东省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及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提出了3个“100家”具体目标:每所高校的领导班子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的书记、校长(院长)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国时序进度高校的校领导班子新开拓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

为了这“天大的事”,各地高校使出了浑身解数,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不含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挂帅出征”,积极拜访企业,拓展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学生就业。4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率队赴人民网开展商谈合作,签署就业育人备忘录,开启“以传媒促就业”新平台。4月16—17日,曲阜师范大学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先后举办两场毕业生就业推介会,架好访企拓岗线上“云梯”,吸引328家用人单位参加,推动了就业供需有效对接。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学生“代言”、向企业问需;25名学院院长、副院长化身为“种草”主播,为自家学生争取成功求职机会。

学生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一些高校开展多样化“访企拓岗”,精准对接需求。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为女大学生群体开展“她力量•就业活动季”系列活动,邀请行业优秀女性与女生交流,内容涵盖女性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职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经验技巧分享。清华大学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优化专项行动”,加强校地人才合作,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前往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就业,同时重点引导毕业生到制造业、能源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质量就业是安国之策。高校毕业生是重点就业群体,我们稳住了这一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当前的就业市场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新风口随时出现。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尤其是高校同向发力,汇聚合力,通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计划,启动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实现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精准对接,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在他们奔向人生的下一站之前为他们的求职之旅加油续航,当属“国之大者”。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当下,一边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不容松懈,一边是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工作当务之急,两者不可或缺,同等重要。高校书记、校长“挂帅出征”,亲力亲为,千方百计盯紧这件“天大的事”,压实“一把手”抓好“重中之重”的责任,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实。这样既有助于深化供需对接就业育人,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符合新时代人群特点的就业机会,又有利于把握青年学生的就业态度,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切实助力他们在“能就业”的基础上走向“好就业”“就好业”,何乐而不为?

(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