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接受孩子的一切
一个孩子犹如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既有挺拔的主干又有斜逸的枝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人父母者既要使他的主干变得粗大、壮实,又要及时修剪那些杂乱无章的枝条。也就是说,对孩子成长中的一切,不管是优点、长处还是瑕疵、过失,家长都要当作上天赐予的礼物,积极主动、愉悦坦然地接受。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身上,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大惊小怪、严厉打击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过失当成一种过错,因此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其实,大多数孩子并不是故意犯错的。笔者认为,家长不要追究孩子的责任,而应把孩子的过失看作诊断其行为、促进其成长的“礼物”,让他认清事情的性质,勇于承认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向真善美的境界前进。家长惩罚犯错的孩子犹如做数学判断题,不能只在错题后面打叉号,还应注意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不能只是“秋后算账”,还应注重“即时体验评价”。唯有如此,家庭教育才能达到“威武而不凶猛”的诗意境界,才会让孩子口服心服。据笔者所知,雷夫、魏书生、李希贵等教育名家都把孩子的过失当成礼物,在教育学生方面都有人性化的妙招儿:当学生犯错后,魏书生、李希贵会惩罚学生讲故事、唱歌、做俯卧撑,雷夫会取消学生正在进行的趣味活动。同理,家长也应该欣然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瑕疵,并且视之为上天赐予的礼物,不断培植、巩固孩子的善根、善念,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学业有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很多家长和教师以分数来评价孩子,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把分数看成孩子的命根子,以致陷入了机械主义的泥潭。笔者认为,家校双方都必须赋予分数以“温度”:分数作为一种矫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手段,不管高低,都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礼物”。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取得高分的孩子就不会谈“分”色变,而会欣然接受;同时,校园和家庭中就会消除急功近利的乱象,增加一份理智、理解和尊重。
有人说:“上帝不能教育好每个孩子,所以才派来了老师。”我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助力。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学习成长都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少年儿童在学校里汲取知识、强身健体、形成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作者单位:寿光市洛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