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山东财大联合发布我国首部乡村文化蓝皮书
《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1)》为乡村振兴提供启迪
本报讯(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于洪良) 7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文化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1)》。这是我国第一部乡村文化蓝皮书。
根据我国通行的范畴,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巩固乡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推进与时俱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和善用乡村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创意引领和文旅融合的乡村文化产业,等等。它们是党中央多年倡导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维度,构成了本蓝皮书各栏目文章的基本论题。
蓝皮书从3个层面回顾了中国乡村百年现代化的探索与建设历程:一是尝试凭借历史哲学的叙事尺度,衡量和审视我国乡村文明经历的“数千年未有之百年巨变”,梳理和概括了乡村文明从“乡土中国”范式向“城乡融合中国”范式转变的历程,提出探寻“乡村性”、呼唤“家园意识”、重塑“心灵秩序”等具有疗愈意义的构想,进而探索塑造中国式乡村文明新形态的可能性。二是聚焦乡村文化研究的热点议题,寻求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文化维度:重塑乡土观念,修复礼俗道德,探索塑造乡村文明新形态的路径;肯定乡村价值,活化和善用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保护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之进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文旅融合与多维创意引领乡村文化产业,等等。三是通过具体案例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广东青田坊的“青田范式”,河南罗家村的“弘农书院”,内蒙古库伦旗的“启睿计划”,河南大南坡村的“美学经济”,日本濑户内、越后妻有和黄金町“艺术祭”参与社区营造等海内外的乡村文化建设行动案例的分析,生动再现了乡村振兴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乡村振兴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宝贵的学理参考和经验启迪。
蓝皮书还设有“专题论坛”“区域报告”等栏目,围绕县域城镇化、乡村旅游、新媒体对乡村文化的影响、艺术介入社区营造、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热点议题,呈现了学者对乡村文化领域所出现的新动向及其背后的结构性机制的观察与思考。本书的问世不仅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为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