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立足发展 面向未来 肥城市 树好评价指挥棒 营造“阳光教育”生态 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 “登峰评价”为生命成长赋能 潍坊市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构建“轻负优质”教育生态

第4版:关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04

潍坊市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构建“轻负优质”教育生态

□ 迟强 王宝刚

潍坊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凭借承担的15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优势,将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龙头之战”强力推进,高标准出台义务教育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案,综合施策、系统发力,坚持走“轻负优质”素质教育之路,全市教育呈现出“各类教育协调、城乡区域均衡、质量优质高位、群众满意认可”的良好生态。

一、聚焦“科学履职”,创新党政评价教育机制

潍坊市以党的强有力领导为根本保证,积极引导党委政府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重塑一系列教育制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是党委政府倾力支持教育。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深改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研究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晰了未来3—5年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

二是强化领导小组职能发挥。在全国率先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发布《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改革关键要素模型》,构建起区域教育治理评价、党政履行发展教育职责评价、学校立德树人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评价、学生“五育并举”评价为一体的“1+4”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县(市、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抓党建、抓改革、抓人才述职评议;建立对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决策教育情况的月度通报制度,先后印发33期通报,推动调研决策教育1840人次。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刊发潍坊经验做法。

三是科学履行发展教育职责。出台《潍坊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优先发展战略,市政府每年推出教育民生实事,仅今年确立的40件民生实事中,教育就占了12件;聚焦公平优质均衡,对县(市、区)重点考核教育改革政策落实和群众满意度。目前,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已成为全市党政共识,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市长”蔚然成风。

二、聚焦“立德树人”,创新学校评价机制

潍坊市坚持“管得越少、办得越好”的办学理念,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建立“基础规范+创新发展+满意度”的学校评价体系。

一是构建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基础规范方面,突出学校必须做好的37项底线清单;创新发展方面,围绕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等开展评价;满意度方面,学校好不好,师生家长最有发言权。出台《潍坊市县(市、区)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4类评价办法。同时,持续压减面向学校的检查、验收、评比等事项,发布《统筹规范非教学类事务“进校园”管理办法》,让学校静心办学。

二是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潍坊市率先在全国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后备人才、公开遴选、职级评定、绩效薪酬、任职交流、延长退职年龄、校长退出以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专业化等一整套有利于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深入实施三年一周期的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校长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开展校长治校育人方略展示、“未来教育家”路演大赛等活动,让教育家办学制度化、长效化。

三是升级课后服务。自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学校课后服务以来,坚持将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出台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和45条实施细则,着力打造“全覆盖推进、课程化实施、个性化选择、全方位保障、制度化评价”的课后服务潍坊样本。同时,潍坊在全国率先推出小学生寒暑假学校免费托管服务,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聚焦“教书育人”,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潍坊市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以评价促发展、提素质,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检验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制定《师德考核十条意见》,画出有偿家教等36条教师不得逾越的“红线”,由学校自主实施,一学期一考核,师德“优秀”比例与学校满意度考核结果挂钩,建立起涵盖9.6万名教师、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师德考核数据库。凡涉及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的事项,如果师德不过关,则“一票否优”。

二是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市,坚持“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原则,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竞聘等事项,交由学校“一校一方案”、85%以上的人通过后实施。学校在制定岗位评聘标准时重点突出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师德表现、担任班主任和育人业绩等,并将职称评聘与教师学年度考核等挂钩,让“教师干好干差不一样”。

三是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坚持“聘任是最好的评价”,先后完成5轮教师“县管校聘”,累计完成校内聘任33.16万人次、跨校竞聘2.1万人次,7708名教师由城区交流到农村,教师的进退去留全凭师德表现、育人业绩和专业水平。潍坊市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四是推行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全面实行“定编制总量、定岗位总量、定绩效总量,聘工作岗位、聘职称岗位、聘层级岗位,评师德素养、评业绩表现、评专业水平”,完善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普通高中超工作量专项经费等机制,突出教学水平和育人实效,让教师更有动力与活力。

四、聚焦“五育并举”,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潍坊市作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行区、全国中考改革试点市、全省唯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普通高中综合改革试点市,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学校中央。

一是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突破口,建立“量表+标志性成果+底线”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相继出台关于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实施意见,通过等级评价、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此项改革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教育部专题推介。

二是深化课堂课程改革。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教学改进、卓越学生培养、队伍锻造、条件保障“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行动,组建“核心研究共同体”,与省教科院共建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助力学生成长。坚持作业育人,建立“三个十条”作业管理机制,入选全国十大“双减”典型。

三是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积极衔接“新高考”,突出基础学科重要性,建立“6选4”录取机制,普通高中依据办学特色确定录取科目,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始终坚持“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推进由“育分”向“育人”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育部推广了潍坊做法。

五、聚焦“共享共治”,创新社会参与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共创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创新运用第三方评价。对学校业绩考核、校长职级评定、教师成果认定、机关内部科室的考评等,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评价,客观公正看工作实绩、育人实效。将评价的过程转化为诊断、指导、培训、引领的专业活动,有效提升了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全面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开展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聘请了53名“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学生家长代表担任市级校外培训规范治理社会监督员,对无证机构实行重奖举报。建立了“1+10+N”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教育部“双减”简报多次刊发潍坊典型做法。

三是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全国率先推出“潍坊好家长标准”,全国首创社区教育服务岗,设立家庭教育协调员;建设教育惠民服务区、家校育人课程超市、家校权责清单等,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坚持开门办教育,将学校理事会、家委会作为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社会各界、家长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使其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支持者。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