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教育振兴的“昌乐样板”
——昌乐县全面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纪实
窗明几净的教学大楼、平坦宽敞的塑胶跑道、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走进昌乐县乔官镇这所偏远的山区乡村小学——青龙小学,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而在该县南部的红河镇小学,谈及学校,师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的学校和城里的一样好”。
自2021年初昌乐县红河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试点乡镇以来,该县大力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全力打造乡村教育振兴的“昌乐样板”。
“三化并举”筑条件提升之基
“现在,学校环境非常好,设备先进,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也很爱我们,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对红河镇朱汉小学学生辛卓来说,搬进新学校后仿佛换了一番天地。
在营丘镇小学新学期召开的家长会上,在外打工多年后立志回乡创业的陈广兴心头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现在的农村学校真的比城里学校还要新、还要美!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好学上,我特别欣慰。”
行走在昌乐县每个乡村,但见一座座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与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布局规划相得益彰,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在这背后,是该县坚持城乡一体,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的奋进之举。
“在此前一次性建成投用21所省级标准化农村学校的基础上,今年又对20所乡村中小学和30所乡村幼儿园进行改造提升。”该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郭新光说,目前,全县城乡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了校舍楼房化、内部设施配置标准化、运动场地塑胶化。
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信息化越要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校园广播……这些原来城里才有的教学设备,如今成了昌乐乡村学校的“标配”。该县所有学校实现网络千兆进校园,宽带网络“校校通”建成率100%,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实现率100%。同时,整合县内名师教学资源,建成全县数字化云资源中心,积累各类教学资源近9万个。
校园生态化也在不断增强。县教体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教室、办公场所、宿舍、食堂、厕所卫生清理,以及校园绿化提质、美化提效、文化提升等“五清三提”行动,创设绿色、文明、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
“三个优先”筑内涵发展之基
刘丽萍是乔官镇实验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踏实肯干,成绩不俗,在全县校长后备人才考选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副校级领导岗位。对此选择,她说:“新时代乡村教育的蓝图,需要年轻人去描绘。”
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全县2400名乡村教师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昌乐县把评先树优向农村教师倾斜、待遇优先向农村教师侧重、新进教师优先到农村任教,作为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评选表彰乡村优秀教师和教改先锋,并从年轻教师中选拔后备人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郭新光介绍,目前,全县共有500余名农村教师获此殊荣。
在改善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上,昌乐县也不遗余力。鄌郚镇小学教师张登高的现身说法最有说服力——与在城市任教的同龄教师相比,他每月多出了1000多元的乡镇补助。“我县对农村教师全部落实了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建设和配套了周转宿舍。同时,还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联谊活动,为乡村教师觅知音,帮助他们建立幸福家庭。”郭新光说。
“90后”大学生邵美琪和王淑芳以优异成绩被招聘到高崖水库库区小学任教,并各自收获了安定的家庭生活。在昌乐,像她们这样深耕乡村教育的年轻教师还有500人之多,占乡村教师总数的21%。同时,越来越多高学历、年轻化的优秀人才踊跃投身昌乐乡村教育——65%以上的新招聘教师到乡镇任教,87名城区校干到农村学校支教……
“三项机制”筑全面发展之基
“如有需要,教师直接从平台上下载教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深加工。这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在营丘镇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瑞军正在电脑上精心修改教案。谈及备课方式的转变,他一脸兴奋地说,“这样一来,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了。”
统筹推进城乡教研一体化是城乡均衡发展的良策。昌乐县一方面要求每名教研员对应联系至少1所农村学校,全面了解教情,及时把脉教学;另一方面,利用假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同时,全县还成立了12个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共同体和3对初中学校联盟,协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城乡、区域、校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昌乐县先后两次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均获评优秀组织单位,该县育人质量连续两年以考核满分成绩位列全市第一。
如今,昌乐县乡村教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处处是名校,校校有名师,班班皆出彩,人人绽芳华,让昌乐教育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