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融合”让特殊儿童同享教育美好
“‘泉•融•和’就是全融合。这不只是一个特教品牌,更是要为残障儿童营造一个没有隔离、没有排斥、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纮表示。
课程融合、医教结合、家校社联合……为更好地满足残障儿童少年的教育康复需求,自2020年起,济南市教育局着力打造“泉•融•和”特教品牌。截至目前,全市1500多名残障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上下联动,强化资源支撑
教育要好,资源先行。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优化特殊教育资源保障,完成融合教育市、区、校三级支持体系建设,截至今年9月,济南市共建成2个市级资源中心、13个区县资源中心、159个资源教室,形成了“市级资源中心——区县级资源中心——学校资源教室”融合教育三级支持体系。
在此基础上,以2个市级资源中心为主体,济南市建立了以特殊教育中心为龙头、与原济南12个区县的“1+12”共同体,济南市莱芜特教学校与莱芜区、钢城区的“1+2”共同体,通过联合教研、体验式培训、专业人员跨区域巡回指导等措施,推进共同体内部资源共享、管理互通、责任共担,带动区域特殊教育协同发展。
以历城区为例,依托全区21个资源教室,就近形成了21个协作组,涵盖全区89所中小学,保证第一时间对接招收随班就读学生。“资源教室+”的工作策略,破解了由于随班就读学生数量动态变化造成的资源教室重复建设或数量不足等难题。
医教结合,创设“定制式教育”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济南市着力将医学评估与教育评估有机结合,全力做好疑似残障学生的观察摸底和评估诊断工作。2020年,出台《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障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工作流程(试行)》,严守“确实无法入校”“确实严重”两个底线,切实做好适龄残障儿童教育安置工作,实现“发现、鉴定、评估、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转衔”的一体化管理。
医教评估的结果有了,如何科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推进按需施教?济南市通过个别化医学评估准确把握其障碍类型及能力发展情况,为残障儿童量身定制IEP个别化补偿教学计划、资源教室课程表,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据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高洪波介绍,全市以普教课程作为特殊学生设计课程的首要考量,为进入特教学校学习的残障儿童增设康复类与补偿类课程,目前已完成“1个常规课程+9个特殊需求领域课程”的十大课程体系构建,即学科课程+生命课程、运动课程、艺术课程、康复疗愈课程、劳动课程、研学课程、亲子课程等。
全员育人,助力综合康复
据介绍,济南市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不只是“送教”,更涵盖了送心理健康辅导、送救助帮扶、为家长送家庭教育指导等丰富内容。
在高洪波手里,记者看到了一份特别的服务清单,涵盖了家庭医生送医、康复师送康、特教教师送教三方面的内容。“我们称它为‘三送三人行’清单,由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残联3个部门联手制定。部门联手,多方协作,为的是实现综合康复。”高洪波说。
为避免“送教空挂”现象,济南市要求,“送教上门”教师应根据每名学生的医学和教育评估结果制定“送教上门”方案,开展定人、定点、定时、定内容的送教服务。同时积极争取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等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融合大环境。
“未来,济南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全面推进‘和合共进’的‘泉•融•和’教育,实现共同向荣的融合教育良好态势。”王纮表示。
(李燕燕 程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