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山东职教高地建设
2022年是我省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第三年。“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山东样本”。
作为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深度融入职教高地建设,坚定扛起职业本科的使命担当,先行先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力争推进学校职业本科教育由“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
自2019年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以来,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确立了“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形成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构建产教融合专业格局
山东由“智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对工科人才需求较大。学校围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布局专业,在已开设的67个本、专科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0%以上,其中,产教深度融合专业40余个。学校打破原专业群结构,重新调整为新基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四大新工科专业群,其中建筑类、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群”,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被评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学校还拥有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支,累计向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立足“三教改革” 打造产教融合教学体系
“教师、教材、教法”直接关系到“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等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学校将产教融合作为“三教改革”的内驱动力,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上率先探索与实践。一是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从济南钢铁集团、济南第二机床厂等重点企业引进技术能手、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等100余人来校从教。健全教师赴企业轮训制度,与中兴协力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双师”培训基地。二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编写、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产业最新趋势的教材。如:针对智能电子产品开发和传感器应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电子信息类教材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三是重构课堂生态,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重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如所有本科专业均开设“新信息技术导论”公共基础课,涵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8个模块,实现传统知识结构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建构和优化。
加强各类平台建设 培育产教融合人才高地
学校积极扩展校企合作的协同性和产教融合的互融度,通过引企入校、校企一体、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等方式,搭建各类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一是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与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撬动企业资金6000余万元,共建了鼎利通讯学院、华为ICT学院、甲骨文云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校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师资互派、教材共编、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精准培养新兴产业人才。毕业生实习期的薪酬就远远超过预期,有的甚至拿到几十万年薪。二是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国重汽集团、海尔集团、中铁十四局等3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三是校企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已建有山东省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新旧动能转换工业互联网产业化公共实训基地、大数据创新人才基地、山东省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智能制造中心等省级平台,校内成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4个应用研究所,累计为企业研发60余项产品,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学校依托四大新工科专业群,投入6000万元,立项建设4个省级新技术研发中心,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服务。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的紧迫任务,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学校将乘新职业教育法的东风,坚定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奋力打造职业本科样板,在职教高地“三年成事”攻坚战中扛旗争先、大有作为,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作者系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