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融通、学科融合、生活交融,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
体育“三融”让学生“奔跑”起来
10月20日,诸城经济开发区向阳小学的操场上传来了观课教师们的啧啧称赞声。
称赞声出自全区小学体育教师们。他们正在共同观摩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体育教师胡廷德的一节体育课。课上,师生第二次见面就配合默契、气氛融洽。“一节高质量公开课的背后,离不开每周全区联合调研对我专业技能的锤炼与打磨。”胡廷德说。
“双减”政策下,体育课程地位更加突出。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入选单位,诸城市构建起“1238”教育发展战略,号召“让体美劳奔跑起来”。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开展跨校体育教研,完善课程体系,凝聚家校社体育合力,探索出校际融通、学科融合、生活交融的“三融”机制,让学生们“奔跑”起来。
城乡学校结成“体育教研联合体”
目前,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下属的4所村小与驻地小学结成“小学体育教研联合体”,将每周四下午作为固定联合调研时间,为全区小学体育教研搭建了平台,一改此前村小因体育教师稀缺而导致教研氛围冷清的窘境。为进一步提高村小体育学科教研水平,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特意选派村小体育教师轮流担任联合教研组组长,驻地小学教师任副组长,以求实现村小学情特点与驻地小学先进教学理念的结合。
新学期伊始,新课标施行后,该区小学体育教研联合体的教师积极主动加强自我学习,夯实个人理论功底。除学校配发的学习书籍外,他们还自费购买书籍进行研读。联合体教师设计了统一模板,根据小学各年级单元教学计划内容科学分工,分项目进行集体备课,目前已建立体例科学、内容翔实、功能实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库。“教师上课前再根据学情、教情以及个人特点进行二次备课,然后进入课堂使用。这就保证了先进教学理念与联合教研成果在课堂中的落实。”胡廷德介绍。
语文教师上起体育课
在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体育课已经不是体育教师的“私人领地”。
10月18日下午,在诸城经济开发区小学一年级(8)班的体育课上,语文教师王秀菊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体育教师阚升祥则在一旁观察、指导。原来,在王秀菊的倡导与推动下,该班开始建设体育特色班级;各科教师组成联合教研组,在完成正常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文化学科内容融入体育教学,开启学科融合型体育班本课程。语文教师将古诗诵读与韵律体操融合在一起,开展“诗词操”课程;数学教师将算数、位置、图形等数学知识设计成导学情景或课堂任务,让学生脑力、体力“双运动”。
开发区小学的体育特色班本课程并非个案,班级体育特色活动已形成校级整体规划。一方面,在学校层面推行走班制的体育社团活动,建设体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在班级层面保证每班至少有一个体育项目,开展班本化融合课程。“两个层面的保障让我们的体育特色课程做到了全覆盖,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诸城经济开发区小学校长孙夕红说。
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0月19日下午,舜德初中七年级(3)班学生一边秋游一边上完了一节体育课。他们在“平路”上慢跑,“爬山”时高抬腿,过“独木桥”时一边双手侧平举一边用足尖行走,走在“盘山道”上则沿着曲线前进。最后,体育课在欢乐愉快的集体舞中结束了。
“这堂体育课模拟了秋游的生活场景,架起了生活与体育的桥梁。”任课教师惠檄文介绍道,“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既有容易使学生接受的生活气息,又将课程内容向课外延伸,着重于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与他人合作及交往,把体育活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近年来,开发区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生活做体育”,努力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课堂的生活化情景设计只是其最基本的一个侧面。在“体育生活化”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他们着力打破家庭、学校、社区体育的相对割裂状态,形成一股合力。在秋季运动会上,舜德初中与开发区小学邀请社区居民与家长参加运动会的筹备、保障、组队参与等环节。据介绍,开发区学校将在周末、节假日面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馆,积极探索家校社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