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说起沂蒙的美食来,煎饼、炒三丝、羊肉汤、全蝎、炒鸡……各色好吃的美食可谓应有尽有。但对我而言,却最爱姥姥做的炸茄合。那是童年的味道,也是姥姥的味道。
沂蒙盛产茄子。从春天到深秋,饭桌上总能见到茄子的影子。茄子的吃法也有很多种,既可炒、烧、蒸、煮,又可油炸、凉拌、做汤,做法荤素皆宜,各有千秋。
每年夏、秋假期,我必到姥姥家小住十天半月,姥姥做得最多的是炒茄子。鲜嫩的茄子连皮掰开,也不用刀,只用手大小不一地撕碎,再用清水洗几次;把少许五花肉在热锅里炒出足够的油后,放入葱或蒜爆锅;再把茄子放进去炒一会儿,同时放一两个青椒提味;之后,加入适量水,把水炒干后出锅,香味满满,配着刚烙好的煎饼,怎么吃都是一种享受。
也有大众的做法,就是掰上些许豆角,先用五花肉炸好锅,再炒至半熟,把掰好的茄子放入锅中,用足够的水炖,一人一碗,既当饭又当菜,简单而实惠。也有用羊肉汤炖茄子的——把茄子掰上一大锅,把炖好的羊肉汤倒入其中,等茄子熟后出锅,虽然没几块羊肉,味道倒是很到位。每到中秋节,这样的茄子炖,姥姥家会吃上整整半月余。炸茄合反倒要复杂许多: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剁碎后,加入葱末和姜末,有时也放一点儿鲜韭菜,加入适量的盐和花椒水调好馅;之后,把大个的茄子洗净后不去皮,切成两片相连的茄片,再把馅夹在两个茄片中间;用面粉调出稠稀适当的面糊,把锅里的油烧至七成热后,将夹好肉馅的茄片在面糊里蘸一下——喜欢吃酥皮多的就裹得厚一点儿,不喜欢的就多控一会儿。酥皮薄厚并不是面糊的稀稠决定的,而是在裹面的时候自己掌握。然后放入锅里,小火慢炸至表皮金黄后盛出,控掉多余的油后就可以享用美味了。每当炸茄合的时候,满院子都是香味。香酥的外皮里面裹着脆中带糯的茄片,茄片里夹着香香的肉馅,一口咬下去,香脆可口,美味无双。
那些年,姥姥见我清瘦,隔不了几天就会炸一锅。就着沂蒙的清风蝉鸣,坐在姥姥家院子里的大槐树下,配着姥姥煮的绿豆稀饭,我总能吃到撑得站不起身为止。
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巧的姥姥却总能把简单的食材变成各种惊喜——风味茄丝、蒸茄子、肉末蒸茄子、鱼香茄子等,每样都令我百吃不厌,及至读了《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茄鲞”,才知道茄子还可以有如此富贵的吃法,也见过把茄子丁放在比萨里的时尚吃法和许多文艺吃法,但在我看来,都不及姥姥炸的茄合味美、色香。今年清明回家,在二舅家吃饭时,二舅下厨,专门准备了炸茄合,年过六旬的大舅一句“一口咬下去,吃出了咱妈的味道”,顿时让全家人沉默了许久。
其实,炸茄合好吃,但于我,却是与姥姥相处的岁月更值得追忆。就如同舅舅们,他们怀念的,其实是母亲的温暖和那些闪着金光的亲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