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解读
一、《管理办法》制定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2〕4号)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1号)以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山东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二、《管理办法》是怎样的起草过程?
我们认真学习研究《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充分调研,充分借鉴其他省市做法,形成《管理办法》初稿。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省直有关部门、各市教育(教体)局的意见建议,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对意见建议逐一分析研究,吸收采纳部分意见建议,对《管理办法》修订完善,部门会签后,正式印发。
三、《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办法》采取条目式结构,主要包含6个方面,共34条具体内容。
(一)总则:《管理办法》第一至五条,明确《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及竞赛管理部门。
(二)申报条件:《管理办法》第六至八条,明确竞赛组织主体(主办方)要求,竞赛依据文件要求和申报材料要求。
(三)认定流程:《管理办法》第九至十三条,明确竞赛申报受理、审核、确定、公布等认定流程和要求。
(四)组织要求:《管理办法》第十四至二十条,明确竞赛组织开展中对公益、公平、自愿等原则的具体要求,以及竞赛和竞赛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要求。
(五)日常监管:《管理办法》第二十一至二十九条,明确竞赛管理部门的监管内容、监管范围和监管要求,竞赛组织主体(主办方)应履行的相关责任。
(六)附则:《管理办法》第三十至三十四条,明确全国性竞赛、跨省域竞赛、省内区域竞赛以及教育教学需要的其他竞赛的管理要求,以及本办法的有效日期和解释权等规定。
四、《管理办法》为何由省教育厅、省编办、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
竞赛活动的主办单位应为在省编办、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需要对各主办单位的资质、运行状况、不良记录等进行核实,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此外,部分企业违规开展竞赛或在参与承办时存在牟利倾向,极易产生违规行为,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对其加强监管。因此,《管理办法》最终确定由四部门联合印发,以便更好地分工合作,管好竞赛。
五、申请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应具备哪些申报条件?
《管理办法》对申请举办竞赛的组织主体、申报依据作出了规定。全省性竞赛的组织主体(主办方)应为在国家或省级机构编制部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必须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具备较强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团队。举办全省性竞赛,依据文件的效力等级不得低于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或经省政府同意的部门规范性文件。组织主体(主办方)还须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材料要求和申报程序进行申报。
六、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申请认定流程如何规定?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性竞赛的牵头管理工作,可委托专业机构承担具体受理、初核等工作。自今年起,每3年组织一次申报受理和审核。省教育厅或受托专业机构将集中受理有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关于举办全省性竞赛的申请。省委编办、省民政厅对主办单位的登记注册情况进行确认。省教育厅或受托专业机构集中对申请举办的全省性竞赛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进行审核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调查。省教育厅根据审核论证情况,按规定程序进行研究,对同意举办的,将竞赛信息通过官方途径予以公布。
七、《管理办法》在竞赛组织要求方面做了哪些要求?
一是明确主体责任。竞赛各项工作由组织主体(主办方)及承办单位直接负责实施,不得进行委托、授权。二是坚持“零收费”原则。禁止变相收取各种费用、借竞赛名义开展培训、转嫁成本。三是确保程序严格。要求严格规范专家选聘流程,强化学术诚信,严格命题阅卷(评审认定),公开结果及申诉渠道,确保竞赛评奖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四是严格结果使用。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并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予以标注。
八、《管理办法》在违规竞赛查处方面作出 了哪些规定?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均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清单之外的全省性竞赛,不得为违规竞赛提供场地、经费等条件,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处理。二是举办方在组织实施全省性竞赛中出现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违反作出的有关承诺等情况的,教育厅将要求举办方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停办或撤销竞赛活动。三是教育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违法违规竞赛以及违法违规竞赛活动组织主体(主办方)进行查处。
(本报记者)